最近在看《微习惯》这本书。在看这本书以前,我已经读过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这本书里面探讨了习惯的养成机制,让我对如何养成一个习惯,有了大致的了解。
之所以想读《微习惯》这本书,是想看看除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理论,这本书里面还有哪些新颖的观点。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想让自己养成一些比较有益的小习惯。
在今天读的内容章节中,有这样几个收获:
21天真能养成习惯吗?
我们已经忘了从哪听说的这个理论,但是我们确实经常会看到这个理论,那就是通过21天可以养成一个新习惯。写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方说社群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打卡活动,21天××养成计划。
好像我们谁也没有去探究过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或者说它的理论根据到底是什么?我们只是这样去做了,我觉得可能在我们内心深处该是有一种美好的期待或向往吧。我们期待能够通过这21天有所收获。
在这本书里面呢,它就对这个理论重新进行了说明。他最初的理论来源可能是一个外科医生这说明病人截肢后恢复时效的问题。最终的可能就被我们演变成了21天可以养成一个新的习惯。
其实呢,每种习惯都有自己的适应过程,这个适应过程不应该是一刀切的。A习惯可能需要30天,B习惯可能需要100天,C习惯可能需要一年。
关于21天能否养成一个习惯,我自己是有亲身体会的。去年11月到1月,我大概坚持了两个月的写作“日更”,中间可能会有一两天的休息,大体来说坚持了两个月。这个过程中呢,我慢慢适应了日更的节奏。你逐渐适应以后确实是不太难,做起来会相对更轻松一点。但是春节以后,因为放假的缘故自己就一直没有拿起笔来重新写。这一放又是两三个月。
这段经历让我有一个体会。当你持续做一件事情,并且让这件事情形成惯性,那么这件事情会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但是如果你一旦停止,想要重新拾起那些习惯,就需要花费一些精力找寻那些肌肉记忆。
这又让我想到了村上春树的故事。记得在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里面在说村上春树跑步故事的时候,提到了他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跑步,他允许自己有休息的时候,但是这个休息不能超过两天。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肌肉丢了这些运动“记忆”。
每当我感叹坚持很难的时候,我都会由衷佩服他的毅力,这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养成习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渴望,渴望是我们每个人做事情的动力。其实做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当你的渴望等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想办法去克服遇到的所有困难,坚持这件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如果你不想收拾房间,但是我现在告诉你,如果每一天收拾房间你可以获得1000块的奖励。那么我想可能大部分人都有了行动的动力。
当然这只是一个举例,我觉得如果我们真的想养成一个习惯。最重要的还是要挖掘出自己最深的需求与渴望,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你想通过这件事情改变什么?当你能够把这个为什么想清楚的时候,后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比方说你想早起,我们就要想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早起,如果我们想不明白的话,那我们的早起永远都不会成功。因为早起只是一个手段,它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比方说你想通过早起做一件事情。如果这件事情只能在早上完成,其他的时间都不行,那么你大概率会起来,比方说去小餐馆吃你爱吃的早餐。如果这件事情不用在早上也可以完成的话,那我们的小懒惰心理就会起作用了。反正今天下午还有时间,不早起也能完成。
等你找到那个真正的渴望之后,那么坚持这件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这个时候再使用一些技巧或方法,就可以加速习惯的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