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逻辑谬误的方法

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否遇到过这类情况,即你明知道别人在那里强词夺理,却不知道从何拆解,或者你明知道别人用的理由很牵强、是歪理,但又不知道如何第一时间去反驳。《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这本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它将教会我们如何第一时间发觉并驳斥他人逻辑的谬误。

逻辑合理清晰的好处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至于让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不会因为逻辑谬误而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承担本不应该我们承担的职责,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理清思路去有理有据的反驳,而不是心有余(知道人家说的不对)而力不足(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不对)的苍白反驳。

一个好的论证通常都会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结构原则,即至少有一个理由支撑论证的结构;

二是相关原则,即论点和论证存在某种关联,具有相关性;

三是接受原则,即论点是理智人普遍可接受,能够被认可的;

四是充分原则,即论点足以支撑论证;

五是辩驳原则,即能够驳斥各种有异议的论证。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通常都会遵循一些常识和道德法则,而这些通常被大众所认可的常识及道德法则,就是我们去应对逻辑谬误的基石,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这一点就是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常识,这一点也是谬误存在的前提条件,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犯错,那论证提出者自然也就可能提出谬误论证了,不管论证提出者处在什么位置、拥有什么头衔,无非就是论证谬误的概率差异而已,如果认可了这些基础规范,改变也就顺其自然了。

那到底什么是论证呢?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来把论证进行分类,比如基于道德的论证、基于法律的论证、基于审美的论证等等,但不管如何划分维度,最终论证的方式都将归结于两大类,即一是演绎论证、二是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就是先提出一个成立的因果关系或逻辑,然后当出现这个因或者逻辑前提时,就能非常顺利的得到果或者说逻辑推理的结论,这种论证的好处是论证具有非常强的效力,说服力非常强。

归纳论证就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的案例或支持论证的各种情况,然后把它们归纳总结得出一个结论,这种论证出现偏误的概率往往最大,生活中也相对比较常见,这是因为支持论证的案例其实并比一定能能够必然推导出结论,因为他们之间可能没有必然联系,即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当我们遇到谬误论证时,我们最渴望的应该就是当场驳斥谬误论证了,通常我们在认识到一个好的论证的规则之后,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驳斥谬误论证。即一是确认是否论证至少有一条支撑理由的结构,二是确认这条理由与结论是否具有相关性,三是这条理由是否可接受,四是这条理由是否具有充分性,五是这条理由是否无法被驳斥。具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用的话术通常如下:

第一种是举例类比。即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提出者同样的逻辑规则,举出一个类比的案例,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案例中的谬误非常的显性化,这样就会让这个谬误不攻自破了。比如有人问你,你现在还自以为是么?这个问题就隐含了你以前自以为是,问你现在是不是还自以为是,这类问题就不能用简单的是与否来回答,因为直接回答意味着认可前提条件,即你以前自以为是,这时候你就可以用类比反问的问题来驳斥了,你可以当场反问他,“你现在还偷东西么?”看他怎么回答,相信对方立马会无地自容。

第二种是拆解摊开。即把逻辑推论里的谬误经分析后把有问题的逻辑直接说出来,用清晰明确的方式把谬误表达出来。比如还是拿“你现在是不是还自以为是”举例,你知道这个问题的前提不是真的,那么你就可以拆解出谬误前提来,可以这样当场回答对方,“首先我以前没有自以为是,而且我现在也没有自以为是”。这样的答复就把谬误显性化且做了恰当的回应。

第三种是谬误反问。还是运用“你现在还自以为是么”这个问句来举例驳斥,如果里面隐含的前提条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事实的,你就可以把不符合事实的内容抓出来,然后运用反问的方式来诘问对方,对方就会哑口无言了,即“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你是觉得我以前自以为是么?”如果对方回答是,你就直接继续反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直到挖出谬误的真相为止。

书中还就一个好的论证一般会符合五个方面的原则的每一个方面分别举了很多谬误的案例来进行分析与拆解,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显性化谬误所在并及时做出反驳,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逻辑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现实效用的学科。


参考书目:

《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T·爱德华·戴默,浙江大学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对逻辑谬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