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1读吕思勉《历史研究法》第二章

第二章 历史的历史

作者对历史的内容做了分类。

从历史的阶段来分,包括先史时代和历史时代。先史时代大致属于还没有文字记录的阶段,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流俗进行推测,后代史学家则还可以通过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合理的推测。历史时代大致从有文字记录的年代开始。

根据记录者的背景,又分为官修历史和私修历史。由于记录材料的稀缺,早期的历史记录多由官方资助的史官专门记载。依据内容来分,包括记事之史,如《春秋》;记言之史,如《尚书》;法,令,章程之属,如《礼》;贵族世系,如《世本》;记录功勋,如金石刻。私人修史主要记载口口相传的故事,或伟大人物的言行,俗称为语。

历史的缘起为何?作者又从心理学上做出分类:一,理智方面:1,人们希望能够解释未知之事,所以会有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2,希望记录以往的事宜,以为将来的行事做参考;3,记录以往以做后人的法界。二,情感方面:不论何人,都有恋旧而不忍忘却之感情,不论是自己的经历还是他人身上有意义的经历,都想记录下来传之后人。

因为早期人们主客观不分,故而所记历史有几个特点:1,所记录的事实和自己的想法经常混淆,甚至是自己臆造出来的,寓言即属此类;2,更古之时,甚至生物和非生物不分,人和动植物不分,神话属于此类;3,述及制度,孰为实有孰为记录者理想中的制度不分,如今文家推崇的《礼记》的《王制》篇,古文家的《周礼》,诸子则以《管子》记录为多。故而先古时代的历史特别模糊。这一特点以汉代为分水岭。

汉代大一统之后,文化发达,流传下来的可靠记载就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历史的记载就焕然改观了。早期受记录材料(简牍,绵帛)的限制,不论是记载还是收集材料都极为困难,故而主要由官方资助展开;后期因为记录门类的极大丰富,基本上已经超出了一个人所能记录的极限,故而通常都需要集合一群士大夫合力完成,同样需要官方主导。士大夫都是政治家,且为官方主导,故正史多记录政治大事,国家体制等。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将其分为两大类:治乱兴亡与典章制度。从体例来讲,正史主要包含记,传,表,志四种。《史记》因为还记录了六国的人物,故还是世家一项。

历史地理是单独的一科,史评(考证,评论史事,讨论作史之法)亦作单独一科,目录学因无法归入经,子,集,故而也勉强纳入史学。

先史时代的材料,从性质而言,包括三类:1,人类的遗骸;2,古物;3,法,俗。法俗二字包含极广,除法令习俗外,一切衣食住行相关的材料都囊括其中。法俗的变迁因其通常很慢,且容易理清其变迁的途径,故而对于了解现在是极其有帮助的。

在这一章,作者先对整个学科做一鸟瞰式的介绍,定规模,理脉络,作分类。这是做学问的大局观。应该说,考量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理解的程度,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即在于他能够做多少种分类。所能做出的分类越多,意味着理解的角度越多,知识也越加的结构化,认知自然就更加的清晰而有条理。吕先生这一篇自然是大家之作,清爽而通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11读吕思勉《历史研究法》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