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5:目标下

上一节讲的是课程总目标,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来分析与细说。这一节我们来说说学段目标。
本节提到《学习——内在的财富》一篇文章,要去看。
首先根据我国国情,九年分为3个学段,分别是:12年级、36年级、7~9年级。

各学段共性的目标包括:

  1. 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2.激发,培养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等。
  3.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音乐欣赏能力方面:应着重树立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掌握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是非标准及必要的音乐审美知识。音乐欣赏习惯方面:应培养其音乐注意力、意志力、以及参加音乐会的礼仪。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如演唱能力、演奏能力、综合性表演能力。
  5.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即兴表演和编创。
  6. 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尊礼手法、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等。
  7. 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8. 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

每个学段的目标如下:

(一)1~2年级:
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组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音乐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1.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 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 能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演和即兴编创活动。
  4. 培养乐观态度和有爱的精神。

(二)3~6年级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以及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期中5~6年级会有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要注意。

  1. 保持对音乐兴趣。
  2. 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 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乐于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4. 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有爱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合作能力。

(三)7~9年级
学生心理生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再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所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范围,有意识将人文内涵融入教学。7~9正值变声期注意保护。

  1. 增进对音乐的兴趣。
  2.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3. 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积极参与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4.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协调能力。

下面是具体理解如感知,欣赏,表现创造等目标的内容:

  • 首先有一点很重要从的所有音乐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目的。(我上课时候老师就给我提了这个问题,你设计的游戏,活动都一定是为了某个目的存在,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一定是有目的的)
  • 音乐感知力: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是再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性、整体性把握,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音乐给我们带来愉悦,这种感受就是我们对音乐个别属性的反映,即音乐感觉。当在此反应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音乐经验,能够辨识出这是一首完整美妙的音乐作品时,对音乐有了整体的认知即被成为音乐知觉。
    如听辨能力即是音乐感知能力的一部分,能够辨别音乐的力度、速度的变化,节奏节拍的不同,旋律和声调式织体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能区分不同情绪情感,并用音乐表情术语描述,能够区分基本表演形式和体裁,能够聆听中外音乐史中的代表作品主题和曲名等。(这就是听力要学习和练习的内容)
  •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形象性的音乐为主,培养学生再造想象的能力。
  • 音乐创造能力包括:
  1. 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表现一定的情境。
  2. 能够即兴编创生活短语,诗词短句,音乐故事,游戏等。
  3.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图谱或乐谱记录音乐。
  4. 能够编创节奏音型.
  5. 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方法,编创节奏,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记录。
  6. 改编音乐作品。同一首作品不同的处理方式。
  • 音乐能够给人以快乐,愉悦和美感,所以才会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乐观态度有积极影响。所以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愉悦状态,才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进去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音乐课程标准》5:目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