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生涯规划案例后,我看到的个人成长要点

今年工作安排少,昨天结束了一个生涯规划咨询之后,盘点了一下,居然正好是第50个。

鉴于对整数无法言语的热爱,我做了一下总结,关于个人成长的6个要点(3个要做vs 3个不要做)。

如果其中一点对你有启发,这个总结就有意义。

3个要做的事

1) 定期更新简历和自我介绍。

即使不换工作,也请至少每半年更新一下简历。

有些成就,你不记录可能就会略过。等到真正写简历的时候,当时的项目信息和数据可能已经忘到脑后。

更进一步,请用一个文件夹,储存简历,和一份成就清单。

成就清单中,对每一个项目记录越具体越好。

这个清单不是简历的主体,而是将来有一天要描述自己的成就时,可以挑选的故事素材库。

同时也是激励自己的素材库,发现个人优势的素材库。

自我介绍也要定时更新设计,最好的时机是,每次参加有陌生人的活动前。

重点是“现在正在思考的事”和“今后想要做的事”,关注当下的自己。

万年不变的自我介绍,让你的面目模糊。

2)定期审视和规划自己的资源。

资源带来机会,举个例子,30岁以后,如果你想换工作,有多少人在你想去的公司,又有多少人能帮你推荐?

不只是资源,还有圈子。

看你圈子里,比你优秀的人,占多少比例?

如果比例很少,那么请重新规划。

优秀的圈子能带来更多的成长。

斯坦福一位特别有名的心理学老师,在给学生上完一整年的心理学课之后,对他们说:

我们一学年的课程上完了,我相信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把一学年所学的课程又都还给我,但我希望你们能够永远记得这句话: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要远大于你觉得它对你的影响。

请多跟比自己强的人一起玩。

3) 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记录下来

生涯规划中,有一个探索自己能力的过程。

我发现相比自己“能修炼的能力”,很多人选择的都是“自己欣赏的能力”。

有一个来访者,直觉很强、对人的需要很敏感,能看到事情多元化的可能性。

她欣赏并想成为的人,是不靠直觉靠分析、理性、目标专一的。

这恰恰不是她的优势。

并不是她不能成为那样的人,也不是说看到别人的优势不好。

而是如果她选择那个方向发展,不但不能发挥自己原有优势,还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最终结果也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

我们常常被自己没有的特质吸引,觉得要去补短板变成那样的人。

不要妄想成为自己的反面,而应该回到自身,关注自己的闪光点。

3个不要做的事

1)不要以为自己的没作为,只是因为懒。

如果有一件事,即使是很向往的梦想,一个人拖了很久都没去做,那一定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心中有障碍。

这个障碍,他甚至不自知。

在职业规划中深度挖掘,一般会有几个原因,怕承担失败的后果,怕努力了没结果等等。

最根本的,是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做到,那就不去做好了。

再挖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能挖掘出来障碍,促进自己行动更好。

而最直接粗暴的解决方案,就是不用去想了,先一头扑进去,再说。

2)不要把解决方案,当成起点

在做咨询前,我会让大家提交给我“当下困惑的问题”。

收到的,常常是解决方案。

“我想转行换**工作,应该怎么办?”

“我想去国外读书,却有***障碍,应该怎么做?”

“我应该怎样成为一个培训师?”

我要做的探索,都是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带领来访者,回到问题的本质:“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什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

这才应该是起点。

3)不要给自己设限

大神们早已提过这个概念。

村上春树说:

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

那是他们囚禁自我的牢狱,并非被人凭借暴力关进去,是自己走进去的,从里边锁上牢门,亲手把钥匙扔到铁栏外的。

但鸡汤和实际操作是两码事。

因为很多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就已经画地为牢。

对内向者尤其如此。

那就先从提升认知开始。阅读。加入一些陌生的圈子。认识到不同层次的人。

当你认识到世界的可能性,与其他人碰撞,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在哪里。

体验不适之物,放下先见之明,走入他人世界。

说到底,所有的生涯规划,最根本的出发点,都是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让模糊的自我清晰,让分裂的自我统一。然后,放眼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葛嵩,热爱有品质的生活,热爱分享知识和技能。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国家职业规划师,MBTI认证施测师,培训师。中山大学语言学硕士,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0年世界五百强HR经历,创业经历。

谢谢你的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50个生涯规划案例后,我看到的个人成长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