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高中生活所带给我的

      这是一所让学生以:“民族 理想 荣誉”作为人生信条的“争做世界一流”的学校,可是对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来看,这三个字的确与我无关。对于这所学校大多数的人来说,这三个词只不过会让我们在最开始热血沸腾并下定决心开始奋斗,事实上,这三个词的作用也仅仅如此。

        我没有过人的才智,即使中考成绩不错,但在先修,在一群一言一行似乎都散发着不可亵渎的光芒的大佬中间,这微不足道的成绩不值一提。所以,从前那么骄傲的我,在经历了不论怎么学,成绩依旧毫无波澜的小小打击之后,不再和旁人比较,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一点点进步,弥补自己的不足。我更加享受在平行的自在,也许是从小便习惯了“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感受吧,我更加愿意同老师一起探究问题,成绩也越来越好,我想,在先修时的自卑让我很难直面面对老师与同学,在一年前的我的心里,我与他们之间隔着一片大西洋的距离,是无法逾越的,我会不断地暗示自己:我的初中不太好,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你应该是不行的。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期中考试——这场注定了我必出先修的考试后才释怀。

      毫不避讳地说,上了高中之后,尤其是刚开始上高中的时候,我开始为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没有文凭这件事而苦恼,甚至羞愧责备。在初中,周围的同学家长很少是高文凭,大部分都是和父母一样的工人,为生活操劳奔波,便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然而高中,与先修的同学聊天中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提起自己的父母的身份:大学教授。毫不夸张地说,我都能看到他们背后站着名牌大学毕业的家长的光芒在孩子的眼中闪耀着。“家长高文凭”似乎是先修的标配,那时的我有一个观念:父母的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孩子能否在耳濡目染中成为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便更加坚信了自己:“不适合先修,必出先修”的信念。

        有的时候听着朋友讲述父亲是什么大学毕业,父母的朋友是什么大学的教授,都有怎样的经历,最后成为了如何如何优秀的人的时候,我总是发自心底的敬佩。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人际圈啊,与这么多高学历,高能力的人交往,会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如果放在小学或者初中,我虽然口中满是赞美,心中却不免有些嫉妒,然而经过了这一年的高中生活,我渐渐地不会在意别人,而是自己。尽管父母的人际圈并不广,但是,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上一所优秀的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我不需要靠父母,我可以自己拼出来。我知道有很多人进医院需要掏钱,可能二三十万打底,我知道现在没有关系进不去什么医院,但是这些前提是:学历。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个有着高学历,高责任心,并且从非常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的人是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也就是在昨天,我的同桌告诉我,如果你是一个博士,或者像复旦大学这样的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是可以不用掏钱的时候,我坚定了自己的目标。未来的人生需要我自己来书写,无需别人对此指手画脚,我想做给那些曾对我梦想产生怀疑的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并且告诉他们:“我,即使家里毫无背景,没有多少积蓄的人,也可以凭知识为自己开一条路。”

          “民族 理想  荣誉”这三个词太大了,一个并不成熟的学生很难担此重任。我觉得,比起这三个词更加重要的是:独立 、自信、 责任······这些触手可及的,虽然排场小却实在的信条。因为不论是为民族奋斗也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好,为国家或个人赢得荣誉也好,这些一切的一切的前提是:做一个好人。不过,这三个词带给我们的是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这所高中的学生几乎都有着明确的志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什么,我深深地被她们为梦想的执着所打动着,还记得L同学和我说:“我想当编剧!”时坚定有力的目光;还记得X君在网上立目标的中二;还记得为高三学长送行,“蟾宫折桂,金榜题名”这八个大字响彻整个教学楼,当时的我热泪盈眶,我不愿意就这样心有杂念地过完我的高中生涯,我要考fd,这种专属于青春的冲动总会在我松懈时敲醒我的脑袋,告诉我倔强地走下去。

        我们总是戏称:走楼梯去操场就像是朝圣,因为又高又看不到操场。但每当我怀着虔诚地一步一步踏上通往操场的楼梯时,每当我迈上最后一个台阶眼界终于豁然开朗时,我总觉得梦想与我触手可得,我这样认真地走下去也会有很好的结果的,不是吗?

      现在,拥抱着夏末的柔风,开始后两年的拼搏。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一年高中生活所带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