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过年记(初一)

虽然腊月29才放假,30又值班,我想我还是为过年不知不觉准备着的。

一进腊月,我便开始了买碗,尽管家里一摞一摞的盘子和碗,平时只有两个人吃饭。但我还是以喜欢为名,又买了四个盘子四个碗四个小碟,四平八稳。俗话说,买新碗筷过新年,添丁添口,财源滚滚,步步高升,寓意不一而足。只是为了喜欢。

年25,去食堂订年货。虽没时间亲手准备,但单位有食堂。同样的年货备了两份,一份婆婆家,一份父亲家,只是父亲家的分散给了哥哥和弟弟,老父亲和他们一起过年。

年29,没来得及去花市,只好就近去了大自然。一小枝梅花,多条含苞待放的迎春,春节当天的迎春春意盎然,朵朵盛开。插了梅花便过年,一枝便可,也算应了景。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新年进入倒计时,其实这天大家已经以为是在过年了!

我们这里风俗是这天要回老家的,贴春联,放鞭炮,上林。也许年龄大了,对年轻时不在意甚至有点认为封建迷信世俗的风俗习惯越来越认同了,为什么不尊重传统呢?更何况传统文化?

我照例又一同去,更重要的任务是每年留下老家的记忆,去拍一些老家照片。自从修了内环高架,回老家的路缩短到30多分钟,这次从家里出发到老家房子前停车共33分钟。感谢党和政府!

我的任务主要是辅助贴春联兼拍照,大哥去上林,老公公公在家陪着邻居们聊天分发年礼。一阵忙碌,直到每扇门上、都是红彤彤春福一片,每处房前地面上都是噼里啪啦过后的红纸屑,我们的任务便算基本完成。

除夕晚上守岁看春晚包水饺,近几年看电视很少了,热热闹闹的春晚结束后,都不知演的什么?往往是拜年的信息电话占据了时间。部分通讯录里的联系人也就是每年这天祝福一次,然后又躺在了通讯录里。

大年初一的传统祭拜主要是婆婆,用老公的话说,每年这天是婆婆最显的时候,是婆婆的高光时刻。也就是在昨天,我才知道婆婆祭拜需要19个碗。婆婆是虔诚的,祭祖,天爷爷,菩萨奶奶,灶王爷,脏神。甚至是侄女旅游回来带来的两个泥塑工艺品老爷爷老婆婆,婆婆也都放上贡品,上香。第一碗水饺要先敬上众多神灵我们才能端过来。慢慢地,在对众多神灵奉上贡品时我更加地虔诚!

大年初一婆婆要求早起,但每年都达不到她的要求。昨天我问,我们明天几点来呢?婆婆说四点半吧。老公又玩笑地逗婆婆,谁家4:30起床呢?婆婆仍然按照老家风俗,比谁起得早,就连问候语都是:起得早不?而不是我们说的过年好!最终几点来得问题意见也没有统一,一般我们在早七点会到的,毕竟过年,不会像婆婆要求的4点多,也不会太晚。

今年初一因疫情响应政府号召,不串门。婆婆潜意识应是遗憾和失望的。她照例一夜几乎不睡,早早起来,要求我们早早吃过饭,等待街坊邻居来拜年,可惜今年没有等到。大家都未再串门拜年,而改为信息电话拜年!最后老人家归结为我们未去人家拜年,所以人家也未来拜年。

辛丑春节应是近年来气温最高的一年了。早上9点多,我和老公去了杨家河,还是惦记着那片梅林。红梅贺岁报春,多好的寓意啊!果然梅不负我,连续的高温已经催开了许多,密密麻麻红色的骨朵中,点缀着半开的,已开的梅花。我仔细观看,认真寻找,找出独具特色的,开得正好的一朵,又一朵。近一个小时的拍摄,心满意足!

下午爸爸大哥来到弟弟办公室,家长里短中夹杂着书法的学习。在爸爸的指导下,我明白了燕尾的写法,虽然还是生涩!一家子探讨书法,其乐融融!第一次临摹何绍基《石门颂》。

欣喜和意外的事小侄子女朋友来到弟弟家里,给我们全家人带来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辛丑过年记(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