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行走的“纪实记者”丨让我们在看透人生悲欣之时,仍带着温暖的人性底色

曾经,我们每个人想成为李白,想跟苏东坡做朋友,到最后,我们都活成了杜子美。

曾经,我们都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雄心壮志,后来,我们都活成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释然。

2月12日是杜甫的诞辰。虽然他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1300余年,但人到中年回看他的一生,杜甫好像离我们也不远,让人不免心生共鸣。

“年轻的人儿

总以为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

杜甫,无疑是被“富养”长大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裘马轻狂、锋芒毕露,像极了我们年轻的时候。

他七岁《咏凤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满脑都是浪漫主义。十五岁时,摘梨摸枣,好不快活:“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十九岁那年,他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过着遍访名山大川、飞鹰走狗的日子。

二十四岁进京赶考落了榜,心大得很,继续游山玩水。去到山东还特地爬上泰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狂傲名句。 

直到三十三岁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己——大唐明星李白,还一起过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日子,杜甫的前半生,是极其摇滚的。然而当杜甫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过而立之年,却一件正经事儿没做,现实主义的杜甫和理想主义的李白终于“分了手”。

就像王小波所说:

“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年轻的人儿,总以为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一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娇儿恶卧踏里裂”

人间不值得

决心二次进京赶考的杜甫,却又偏偏遇上了“史上最大考场闹剧”——宰相李林甫对唐玄宗谎称“野无遗贤”,意思是大唐的人才都在朝堂了。于是整场考试,包括杜甫在内,无一人被录用。 

困于京城十年,44岁的杜甫,终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低级官职,却连“公租房”也没有,只能把妻儿安置在京城之外的奉先县。

在一次回家探望妻儿、路过骊山之时,见“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悲痛不已。

在天宝九载,他献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之后,觉得杜甫是个可造之才,想对他委以重任。可是官场的勾心斗角,李林甫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李林甫就设计了一场戏,杜甫仍然没有得到重用。天宝十四载,杜甫被李林甫授予河西尉。杜甫不愿意为了那五斗米折腰,朝廷又将他改任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那一年,杜甫的小儿子饿死在家中,杜甫三吏中的其中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向现实低头的杜甫,四处投赠干谒诗,却怎奈世道无情,到处求职碰壁的他,只能叹一句“人间不值得”。

“时代是一粒灰

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遇安史之乱,杜甫被迫逃亡、做小官、寄人篱下。47岁,他终于厌倦官场,辗转来到成都。他的心境再也不像当中站在山顶时的热血沸腾了,只剩下无奈和慨叹,于是他辞去了官职,在友人的帮助和接济下,来到了成都的一处浣花溪畔建立了一座草堂,史称“杜甫草堂。”

他是那个听见“遥远哭声”的人。安史之乱爆发,人心惶惶,此时的玄宗选择逃跑,在这一年,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此时的杜甫也在避难。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即位,国难当头,杜甫想要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可是在途中,杜甫被叛军所俘,押到长安。在此期间写下世人皆知的《三吏》《三别》,被后世封为“诗史”。“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存者且偷生,逝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的聚散不定,老友唯有彼此珍惜;“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在生活偶得喘息之时,也会“晒娃”“秀恩爱”。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彼此惺惺相惜的二人,一人是大唐乐圣,一人是王公贵族的座上之宾,而今朝沦落,再度相逢已时过境迁,怎能叫人不伤心……

颠沛流离的晚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高产的时期,他足足写下了300多首诗!只有人到中年,经历人世变迁,才懂我们每个人一生必经的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最后都藏在了杜甫的诗里。

“一纸杜诗慰风尘”

写尽人生沧桑事

在《活着》的韩文版自序中,余华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叶嘉莹先生说:

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有集大成的成就,有集大成的才能,也有集大成的度量,又恰好生在集大成的时代。

蒋勋也说过:

“你不管从什么阶段开始读诗,从什么人开始喜欢诗,最后在那里等着你的,一定是杜甫。”

他虽身怀傲骨,却心有慈悲,宛如一个“纪实记者”,给我们寄来一封封的“大唐报道”,让我们看见盛世背后不为人知的民间世相。

一个人少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现实主义、老年顺其自然的豁达,都藏在杜甫的诗里。

写在最后:哪怕“一事无成”的人生

仍值得一过

当我们在追问“这个世界还会变好吗”的时候,不放读杜诗,不再执着去求一碗快乐的鸡汤,何尝不是一种脱掉假面,直面生活真相的勇气。杜诗里,写的全是“生活”二字。读杜诗,让我们在看透人生悲欣之时,仍带着温暖的人性底色。

当众人皆“内卷”,读杜诗,我们能保持自己的内心节奏,相信哪怕“一事无成”的人生仍值得一过。

声明:本文部分节选自百度百科;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行走的“纪实记者”丨让我们在看透人生悲欣之时,仍带着温暖的人性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