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壹》之十丨武王克商12/30


当夏王朝和商王朝创造着辉煌的文明时,那时的周族还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小不族。时至今日,学者们仍然无法确定周族起源于何处,周人真正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在他们定居于渭河流域的周原(位于今天陕西省扶风、岐山两县接壤地区)之后。

是周族的部落首领古公亶(dǎn)父带领众人迁居到周原的,这个地方北有岐山山脉,南有渭河,构成了天然的军事屏障。

在周原这片土地上,几代周人韬光养晦,殚精竭虑地谋划着周人的宏图大志。

古公亶父在去世前,有意传位给小儿子季历。因为他经过观察,认定季历的儿子昌也就是姬昌将是周人兴起的关键人物(想到影视剧中的康熙跟乾隆)。姬昌就是后世为众多儒家经师和封建帝王推崇的周文王。周文王继承先祖遗愿,在他的领导下,周人的实力蒸蒸日上。周文王是西周的奠基人,相传活了九十七岁,在位五十年。他为灭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积聚。他与姜太公吕尚的相遇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却是周人广揽人才的一个缩影。

这个传说故事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相传当时商纣王昏庸无道,刚愎自用;而周王文恰恰相反,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德服人。吕尚听说后就专门在周文王狩猎的地方垂钓,但他只下鱼钩,并不挂钓饵。而周文王在狩猎前通过占卜,得知他此次狩猎会得到一位霸王之佐。所以,当他遇到在钓鱼的吕尚后,就知道此人必定不凡。

相传周文王先是派小兵前去请吕尚,没请动;后又派一位大臣去请,依旧没请动;最终自己亲自去请,才算是请到了吕尚,拜他为师,封为太公。还有一种说法更玄乎,百度百科里有介绍,我这里就不复述了。总之呢,姜太公吕尚日后成为周文王、周武王最重要的辅佐大臣之一。

后来,周文王一方面继续臣服于商王朝,另一方面利用商纣王赐给他的征伐大权,开始了向东的武力征讨。在迁都到丰邑(今陕西西安长安区的客省庄、马王村和新旺村一带)后的第二年,周文王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继续向东征伐,并迁都到沣河西岸的镐(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花园村、普渡村至落水村、眉坞岭一带)。

而此时的商纣王已尽失人心,王叔比干都被他挖心。而周族经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的治理,已日渐壮大。而且周武王礼贤下士,励精图治,诸侯归心。所以,当武王攻商时,纣王失道者寡助,武王得道者多助,最终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拿下了牧野。

武王克商的起始年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各界工作者们的努力,现将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定在了公元前1046年未必是准确年份,不过是选了个最有可能的年限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牧野在当时的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的郊外。通过在陕西临潼发现的一个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可知,牧野之战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分出了胜负。可见,在战争之前,民心向背,已经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走向。

在进入朝歌后,周武王举行仪式,宣布接受天命,取代商王朝的统治。他诰誓商人,声称是商王纣的残暴统治使上天改变了心意,他诛伐的只是纣一人,而非全体商人。他希望商人接受周人的统治,安居乐业。


天命靡常,唯德是依


周族一开始只是个小邦国,他们自称小邦周,他们称商为“大邦殷”“大邑商”。和当时繁盛的商文化相比,克商之前的周文化的确乏善可陈。

可最终,小邦周却打败了大邑商,给了当时的人和后世的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商人认为天命神祇决定现实的一切,他们要做的就是诚心地进奉神灵。所以他们做大大小小的事情之前都会进行占卜,甚至会进行丰厚的献祭。可最终呢,还是亡了呀。在周之前,“德”这个字是没有“心”的,而且“德”在此前的文字记录中出现的很少。直到西周,开始敬德。

面对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时代巨变,周人理性地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依、敬德保民的天命观,从此凿破鸿蒙,破除了神权至上的社会氛围,开始了对人自身努力的关注,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人性的解放。


  • 从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去世,周王朝历时七百九十年,传三十七王,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朝代。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之害,将都城迁到洛邑,此后的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周。
  • 公元前771年以前,定都镐京的周王朝,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周。
    • 西周王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历经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宣、幽十二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通史壹》之十丨武王克商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