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成熟的父母》分享

孩子们无法选择他们的父母,不幸的是,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饱受情感不成熟、不负责任的父母所带来的痛苦。《不成熟的父母》的作者琳赛-吉布森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同理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有害的关系,并创造出新颖而健康的治愈心灵的方法;帮助我们从“情感孤独”中一步一步走出来,最终重获自我意识,实现自我治愈;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与自己和他人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为那些因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而饱受焦虑、抑郁和关系难题煎熬的成年人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如何知道呢?

如果有以下感受,你可能出生于一个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

不敢肯定自己的感受,为自己不高兴而感到愧疚;有“一定要照顾好父母”的念头,甚至可能由于太疲于解决和父母之间的问题而无瑕去发展自己的亲密关系;有一种孤独感;觉得和父母交流起来很困难,或者根本无法交流;很难被取悦、接近。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有四种类型:

1.情绪型父母,情绪极为不稳定而且难以预测的,他们依赖别人来安抚自己的过分焦虑,他们会把一点点沮丧放大到世界末日的地步。

2.驱动型父母,总是会追求完美,乐于把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掌控孩子的生活,会选择性地夸奖孩子,迫使孩子走上他们所设想的成功道路,而不管给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3.消极型父母,在事情变得太过棘手时,会选择收回自己的情感并逃避问题。

4.拒绝型父母,乐于自己待着,并回避与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面对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不同类型的孩子,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1.外物掌控者和自我掌控者

外物掌控的小孩在受到伤害时,会从外界找原因,用冲动行为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比如逃学、打架等。表面上看起来,外物掌控的小孩只是行为问题,但背后是情感困境造成的:因为外物掌控的小孩试图用制造麻烦来转移注意力,回避内心的痛苦,并用羞辱和责怪他人的方式来减缓自己内心的羞耻感。

自我掌控的小孩更倾向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认为要想改变父母,得先改变自己身上的问题。他们是高度敏感的,往往压抑负面情绪,他们会为向他人求助而感到羞愧。

2.治愈型幻想与角色型自我

受到来自父母的伤害时,会幻想自己为被满足的需求终有一天将得到满足;角色型自我指的是当孩子感到父母并不认可真实的自己时,他们便扮演角色开满足父母的需求。

3.重复构建出类似自己家庭的关系

他们知道在和父母相似的关系里会遭遇什么、如何应对;太习惯和情感不成熟的人相处,以至于不会识别谁是情感成熟的人,也不知道可以和谁去健康建立亲密关系。他们还会在潜意识里寻找与父母有类似问题的人,期待这一次自己会有能力改变对方。

首先我们看看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如何影响他们孩子的生活

童年时期父母的忽视与拒斥会对一个人的自信以及成年后的人际关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成为情感孤独者,恰恰情感上的孤独源于没有与他人建立足够的亲密关系。情感孤独是一种不容易被看到或描述的模糊而又私人的体验,也就是空虚感。

作为孩子,我们的安全感的基础是与我们的照顾者间的情感联系,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感受;不重视他人的感受,而且惧怕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不知道如何在情感层面上给孩子提供支持。也就是被情感忽视。

这些被情感忽视的孩子会尝试所有可行的办法,只为能和父母多交流,引起父母的关注,因而努力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隐藏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需求。同时,盼望快点儿长大,早日独立。遗憾的是,他们最后可能和错的人结婚,又回归到原点。

所以,孤独感不仅与我们过去的经历有关,还与人类的遗传记忆有关,人都有情感需求。

我们要去认识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童年时期通常生活在不利于心智发展的家庭中。没有得到太多情感关怀,内心的情感被过度抑制了,反应性情绪、缺乏客观性以及害怕情感亲密使得他们很难与别人尤其是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我们要冷静地审视父母的方方面面,客观地看待,从根本上提升自我意识和情感自由。

第一要评估父母的情感不成熟度,情感不成熟的个性模式和暂时性情感回归是有一定区别的。任何人在很疲惫或备感压力的情况下都可能会暂时性地情绪失控,然而,当一个人有一种情感不成熟的人格模式时,他的某些行为会反复出现,这些行为是自发且无意识的。

情感不成熟的人具有的特征:

很固执;抗压能力较差;喜欢做让自己最舒服的事;很主观;不尊重人与人的差异性;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自我参照,而非自我反省;喜欢成为焦点;有时会角色反转;缺乏同理心并且对感情不敏感;常常反复无常、自相矛盾。

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相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情感不成熟的人不重视修复与人的关系,并习惯推卸必要的情感工作,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相反他们只专注于别人是否让他们舒服。

沟通很难或者完全不可能,他们是通过情绪传染与人进行沟通的;他们不做情感工作,觉得没必要去理解别人的内心;很少给予;拒绝修复与人的关系;他们的自尊取决于你的顺从;角色强制。

情感不成熟的人对自己的过去缺乏认知,并拒绝为过去的行为或未来的后果负责。结果就是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在情感上无依无靠。

我们都在努力做真实的自我——内心深处说真话的意识,当我们注意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时,一切就会变得有可能,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真实的自我会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进,反之,如果因为展现真实的自我而受到批评或羞辱,就会让我们因内心的真实需求而感到尴尬。作为孩子就会认为通过假装成父母喜欢的样子可以赢得父母的爱,继而选择让真实的自我保持沉默。然后听从角色型自我和治愈型幻想的指导。结果就是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现实都疏远了。

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观察到,人们要学到新的东西,必须打破旧的心智模式,并与新的知识重新融合。这一打破与重新融合的过程是让智力发展持续进行的关键。波兰的精神病学家卡齐米日-达柏斯基持有相似的观点:情感创伤不一定是病,可能是成长的一个标志。那些能够容忍消极情绪的人往往有最高的发展潜力,同时他们会把负面情绪当成人的心理发展的驱动力,因为这些痛苦的情感造成的不适会驱使雄心勃勃的人们去找到解决方案。面对困难时,这些具备发展潜力的人不会逃避或者采取防御心理,他们会借此来对自己和现实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最终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具有适应性。

所以只有处理好了童年的问题并发现自己的优点,才能开始更加自信地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只有与童年时的角色型自我保持距离,才不会在成年后的关系中重复童年时的角色型自我。

独立观察、成熟的意识、摆脱角色型自我三个关键步骤,就是表达之后就不再把事情放心上;专注于结果,而非关系;不要与对方建立密切关系,要善于控制。这样就可以让我们从与不成熟的父母的关系中挣脱出来。

当我们不再为了取悦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而扮演家庭角色、对父母有所期待,可以不用在意他人的反应,找回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想法及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有改观。

麦卡洛在2003年提出,我们需要自我同情来照顾好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对自己具有同情心,是构建强大人格的两个基础。只有当我们拥有良好的自我同情能力时,才会知道何时设限,何时该停止过多地付出。

对自己表示同情是治愈我们内心的良方,悲伤和眼泪是自我同情心引发的正常反应,当我们学着接受痛苦的真相,就可以促进我们的心理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更加成熟。

识别那些可以与我们建立良好关系的、情感成熟的人,从而真正摆脱情感孤独,拥有幸福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不成熟的父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