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圣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后来就经历了有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是天、地、人三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气和习俗活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从初八就开始点灯,一直到正月17才落灯,整整十天。元宵节和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致多彩的灯火,更是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有点我们这一代地方基本上元宵节就是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燃放爆竹和烟火。那么为什么要在元宵节燃放烟火啊,悬挂灯笼呢?这里还有一个很美的传说:从前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大家都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与正月15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毁。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犹如头上响了一个惊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15,16,17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燃炮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于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15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这便是我们这一带这三天点灯燃烛、燃放烟火的习俗的由来。

        说到元宵节的习俗。我们北方现在也开始吃元宵。元宵节汤圆儿是以白糖,玫瑰,黑芝麻和豆沙,黄桂,核桃仁,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我见过汤圆的做法,至今我也没有学会。还是几年前在集市上。看到汤圆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不是包的。汤圆,或者煮或油炸,象征热热火火,团团圆圆之义。

        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是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的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在过节的时候却可以结伴出去游玩,元宵节赏灯看烟花正是一个很好的交际的机会。未婚男女可以借着赏花观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景。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记得小时候过元宵节。我们几个玩伴总是从家里边儿带些吃的。有钱的兑钱,没钱的带吃的。大家玩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去活动场地荡秋千、围着树转上几圈,在我的记忆里是女孩子围着柳树转,示着将来找个好女婿。冷了就围着一堆柴火烤火。据说在正月十六,玩通宵的大人和小孩儿去拿人家的柴火,是不能算是偷的。若你在路边上站,你还会看到三三两两的从地里边回来,手里准会拿些干柴、老草回来,,这里是有讲究的,“拾干柴,金银往家来。”“拔老草,金银往家跑”。据说在这天早上外出走的时候。你看到地上有一分钱,一毛钱或一元钱时都不要捡。这是别人在走四处游走的时候。随手扔的钱,是驱病的钱。这就是我们这一代“走百病”的习俗。“走百病”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活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儿或者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此活动起初仅限于妇女,就是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清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味着将家里病邪驱散。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传统习俗。至今我们农村仍然保留着此习俗。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