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大事不糊涂?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有大事和小事。如何最恰当地处理这些事情,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看法。

小事即便处理不好,对我们没多大妨碍。如果遇到大事,要处理得妥当,就不那么容易了。

此刻,我想起了我们家乡修路的例子。

文革期间,政府要在我家乡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是从我们村经过的,因为从我们村经过,路途近,少耗能。可最后没从我们村经过,改从离我们村三四里路的廖家村经过。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我们村的支书不同意。说如果修路从我们村经过,就会毁了一些农田,一年要少打好多粮食。

那位支书看到的是农田被毁了,一年生产的粮食减少了,觉得很不划算。坚决不同意。

后来,政府只好把路改从离我们村三四里路的廖家村经过。

自从公路修到廖家村,廖家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因为公路从廖家村经过,我们那个地方的集市就设在廖家村。廖家村的人们家家户户做木材生意,经济也盘活了。有了好的经济基础,那个村的大学生也多。

现在看来,我们村的支书在遇到修路的大事糊涂了。他出于一片好心,想多打粮食,却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古语云:“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图片发自App


说的是宋朝宰相吕端,辅佐君王,将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经常让宋太宗赵匡义感慨“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是如何做到大事不糊涂的呢?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吕端妥善安置蛮夷叛乱之人李继迁的母亲的故事。

李继迁是党项族人,曾归顺北宋,后来叛宋,在西北边境上屡次骚扰。有一次,他带领族人与宋军交战,其母做了宋军的俘虏。宋太宗对屡次出尔反尔的李继迁烦透了,准备下令将这位老太太处死,以震慑周边那些心怀叵测的少数民族野心家。

吕端奏道:“做大事的人不会顾虑到他的父母,陛下今天杀了其母,只能结下仇怨,坚定他反叛之心。不如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妥善安置其母,对其实行攻心战,虽不一定能招降,但他母亲总还在我们手中。”

太宗啧啧赞叹吕端:“多亏了你,朕几乎误了国家大事。”

后来,李继迁的儿子归顺宋朝。结果证明,吕端展现了一位成熟优秀的政治家风采,他的高瞻远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遇大事糊涂,第二个案例是大事不糊涂。我们从中又能受到哪些启发呢?

第一个案例中村支书不愿意修路,是因为他只看到眼前农田被毁,少产粮食。他没有“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于是,在修路的大事上,他“捡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二个案例中宋朝名相吕端遇大事冷静,高瞻远瞩,从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出发考虑问题,为国家解决了边境冲突。

如何做到大事不糊涂呢?

从如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大事不糊涂需要修炼格局、眼界和智慧。既不被眼前的小利益蒙蔽双眼,又不能感情用事,因一时意气而悔恨终身。

“大事不糊涂”是一种心态,同时也是一种能力。格局、眼界和智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和教育有关,同时也和自我的修养与选择不无关系。

自我教育和自我修炼又是一个终生学习成长的过程。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养成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多观察,勤思考,多反思总结,结交良师益友。即便是身边的小事,也从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出发考虑解决方案,如此训练自己。我想,经过平时的思维训练,在遇到大事时,我们也不会糊涂了。

希望大家都具有智慧、眼界和格局,大事不糊涂!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做到大事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