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的语言艺术

        孟子,孔孟之道的开山鼻祖。一部《孟子》不过三万五千余言,其思想内容却博大精深,语言文字明白晓畅;叙事简明扼要,说理生动形象,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了儒家经典的扛鼎之作。

      学习孟子精妙的语言艺术,受益匪浅。孟子说理时善于运用举例论证法。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要人们的言行举止不能偏离礼节的范畴。但是也不能说拘泥礼节超过一切,可视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比如,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嫂溺于水时,不必害怕肌肤相亲,要赶快扶起她,毕竟生命是最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任国人对孟子的学生屋庐子说:“如果按照礼节去找吃的,你可能会饿死;但不按照礼节去找吃的,便能找到食物,那么,一定要按照礼节去行事吗?如果按照迎亲礼,便得不到妻子;如果不行迎亲礼,便会得到妻子,那一定要行迎亲礼吗?”屋庐子茫然不知所对。孟子告诉他这样答复任国人:“扭转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便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着吃的,那你会去扭吗?爬过东邻的墙去搂抱女子,便得到妻室;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室,那你会去搂抱吗?”

        孟子并没有直白地将自己的观点说出口,而是举出两个例子让任国人判断,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即应当根据礼节待人处事,没有绝对不可变通的礼节,但也绝不能随意违反礼节,任意胡作非为干出伤天害理之事。

        其次孟子说理时善于运用循序渐进法。要让一个人理解某种现象,认识这个道理,就必须为他铺设思维前进的道路,循序渐进,就像等百尺高台一样,拾级而上。否则就会导致认识断层,从而就导致说理难以实现。用这种方法孟子向齐宣王宣传他的“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施仁德、劝桑农、薄赋役。他四处劝说君王要勤于正事,善待民众,不能只沉醉在个人的享乐之中。

        孟子规谏国王时,没有直接把话挑明,而是从交友之道说起,获得齐宣王认同,登上第一级台阶;次及长官的政务,引齐宣王跻上第二级台阶;最后提出议论中心,使齐宣王不得不赞同他的观点,孟子的语言艺术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孟子还主张性善说,而且把“义”看作是性善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使“义”的价值能够直观现实在人们面前,孟子采用了借彼喻此的方法。所谓借彼喻此,就是用人们理解的东西来比较人们不懂或不好懂的东西,从而使人由不知到知,由肤浅到深刻。我们熟知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非常经典的借彼喻此的案例。

        孟子的语言艺术可谓炉火纯青,完美实用。深刻的道理通过具体贴切的事例使说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劝谏他人,层层递进,阶阶攀升,使人心悦诚服,达到理想的说理效果。深奥抽象的道理,借彼喻此,使人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逐步理解接受。

        在激剧奔腾的时代洪流中,拥有恰当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如何能在紧张激烈的面试中,旁征博引出口成章,脱颖而出?不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更要拥有高超的说话交流应对艺术。如何能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听明白你的说话重点?不但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对说话内容的准确把握,同样要讲究说话的技巧和艺术。

        恰当的语言艺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生活工作将因此锦上添花。学习孟子的说话技巧,将孟子的语言艺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自己的工作更高效,生活更顺利。 2020.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孟子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