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职业叙事(二)》

……

很荣幸,中心校教研室简老师推荐几本书,我选择了王晓春教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从此,我以此为抓手对我们班的孩子逐一进行分析,从这里我发现遇到问题学生,我们都可以试着从“是什么,怎么造成的”两个方面分析思考,然后再结合分析的结果去想解决的办法,而且书中也给了非常有用的办法。

我认为我们班最严重的是小洞同学的问题,小洞同学不敢和老师眼神对视、不回答问题、不写作业,甚至逃学,这些都是小洞同学日常的表现,也是小洞同学没有安全感的体现,是孩子畏惧的体现。对王晓春著作的学习,让我知道这个时候进行再多的知识传授,进行再多的威逼利诱,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还会加剧目前情况。

我所能做的就是秉承老子的不作为的思想。在课堂上不再管他作业、不找他回答问题,总之不批评他,但在他有一丁点进步,优点时都会无限放大鼓励赞扬他。在班级,我刻意营造一种安全、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畅所欲言。在课下和游戏课上,我刻意的、逐渐接近他,有机会会尽量优先给小洞同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玩中,小洞同学的畏惧表现明显改善,现在在黑板上也屡屡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在校园里碰到的时候也会主动和我打招呼。

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疯,过着并不是那么正经老师的幸福生活。当然,我们也逃避不了现实的应试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成绩是学校、家长都极其关注的,我也不例外。但很幸运,我的孩子们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全镇第一名。可能是孩子们超常发挥,也可能是分数是额外的奖励吧。但不可否认,分数高了,学校领导和家长们也自然而然地高度的夸赞、肯定我。我本以为这就是教育,这就是教书育人。我已经完全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了,我以为我已经是最好最优秀的年轻教育者。

现在回忆,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和愚昧。事实上,当时的我是谁呢?可能我是医生,纠正孩子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治疗孩子们一些问题;可能我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疯;可能我是孩子们的领读者,和孩子们一起畅游书海;可能我是孩子们的导演,在一次次的情景剧中为孩子们创造演绎情景故事;可能我是孩子们的维权者,一次又一次的敢于与现实权威作斗争,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争取最好的……这些可能都是我这段时期的一些角色吧。但更准确地说,那时的我应该是一个不正经的老师,我从为了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出发,要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去。

满则溢,溢则损,在这样的自满、这样的自以为是中,我沉迷于自我的小世界、沉迷于三点一线的“幸福教育”生活。可能是,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在获得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那时的我,执着于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并迫切的想要结婚。而想要追求她,首先就得有共同的爱好——王者荣耀。从小学到大学,我很少玩游戏。更不用说这样的大型游戏,但我一个小白,却活生生地被爱的力量,逼成了钻石级的英雄。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成为钻石的过程中,我们也坠入爱河。之后到谈婚论嫁又让我面临着“门不当,户不对”的局面,让我深深地陷入了自卑之中。现实的悲痛、无奈,让我逃避,让我在虚幻的小说中寻找自我。我至少阅读了四部小说,字数也至少上百万字,而小说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从弱变强,莫欺少年穷……

这样的沉沦和堕落,让我成为行尸走肉、满脑子里只有钱和钱,精神的虚无、现实的悲惨,让我麻木、无生。

                                                    2021年7月21日

                                                              马明洋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职业叙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