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了凡四训》03.宿命论


【原典】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译文】我听了孔先生的话,就动了读书的念头,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馆,收学生读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孔先生先替我推算命数,又替我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

(孔先生替了凡占了一挂,算出了他能考取的名次。)

到了第二年,果然三处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推算的完全相符。

(又为了凡占卜一生的吉凶)

他说:某某年考取第几名,某某年应当补廪生,某某年应当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做县长的任上三年半后,便该辞职回家乡。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可惜你命中没有儿子。

这些话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并记在心中。从此以后,凡是考试名次都不出孔先生预先所算定的名次。

读完这一段,相信读者一定会嗤之以鼻,这不是封建迷信吗?

01.宿命论

发生的一切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而发生。这是一个先验的、因而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此我把它称为可论证的定命主义——叔本华

“知命”的思想——知命就是承认世界本来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不为外在成败而萦怀牵累。

(宿命论可以选择不相信,但不要忘记——你在下棋,但你不能否认自己也是一个棋子!)

这个时候的了凡先生,还流于宿命的思想,所有的一切和孔先生推算的完全一样,命运流转毫无悬念。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248‖《了凡四训》03.宿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