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清朝人给他的评价却很高?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他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其在位不足一年,却得到了《明史》极高的评价: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朱高炽的庙号“仁宗”,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位皇帝使用过,因为“仁”这个字在儒家文化中代表着道德的最高标准,所以“仁宗”这个庙号本身就是对一位君主极高的赞誉。

从朱高炽一生的行事来看,他也确实算得上历史上少有的仁君了。

一、不计前嫌,为兄弟求情

对于朱高炽做继承人这件事,他的兄弟朱高燧和朱高煦并不认可。

永乐十三年,朱棣斥责朱高煦为了夺取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久不置藩,便强行下令他前往封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

朱高煦仗着朱棣的宠爱,还是不肯前往封地,并且他还瞒着兵部“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纵使劫掠”,当兵马指挥徐野驴前来管这件事时,朱高煦一气之下便将野驴给杀了。

永乐十四年,朱棣回到南京知道自己的儿子做的荒唐事后,当即下令“切责之,褫冠服,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

朱高炽对于这位一直馋着自己太子之位的兄弟,按理说就算不打压,也热情不到哪儿去,可朱高炽看到朱棣要将他贬为平民后,竟然向朱棣哭着求情,请求从轻处理。

朱棣见到太子这般大度,才免除了贬朱高煦为平民的决定,改为“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诸人”。

二、朱高炽恢复了建文帝朝被清算时株连的大臣名誉,并且释放了他们家属,归还了没收的财产

靖难之变时,朱棣在击败建文帝后,下令将忠于建文帝的朝臣一律处死,其家人要么连坐,要么发配边疆、被贬为奴。

朱高炽在位时,针对这种情况,做出了调整,他首先下令将那些被株连的大臣家属释放,并且归还没收的财产。

《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世宗时赦还。

而后朱高炽又下旨:刑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牵连诛杀百姓,而是要将百姓引导向正确的道路上。以往官员们滥用刑罚,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我深感不安,从今以后大家审案要依法定罪。

如果需要动用刑法之外的刑罚,法官必须要上奏朝廷,连续五次上奏朝廷都不批准的话,那就同三公、大臣一起上奏,直到朝廷批准才准额外用刑,并且“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宫刑”。

……

这样有意思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朱高炽能够得到后世的肯定,完全是凭借自身的魅力。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明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清朝人给他的评价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