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4

庄子又列举出一个形体不全的人和孔子进行较量,来阐明万物同一的道。叔山无趾和孔子相见,孔子所见是“足”,认识不脱离社会价值体系;叔山无趾无足,可是心中有“尊足者”存。这里的“足”泛指“形骸之外”的一切,“尊足者”即道,是“形骸之内”所悟得的道。

孔子的视角停留在物的层面,故有“全足”与“亡足”的意识;叔山无趾与老子是以道观之,故能“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孔子看到的是“异”,老子看到的是“同”;孔子只看到“形骸之外”,老子则根本忽视“形骸之外”。以表象去评论本质,以“形骸之外”揣度“形骸之内”,孔子怎么能够不感到自惭形秽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健全的人来说,也不能以审视的眼光看待形体不全或者有某些缺陷的人。有的人的缺陷是天生就有的,有的人的缺陷是后来才出现的,但是如果专注于别人的短处,自己怎么才能进步呢?而且祸福所依,很多人虽然有某方面缺陷,但是通过努力他们在另外一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的成绩甚至让身体健全的人自叹不如。比如贝多芬、凡·高、保尔、张海迪……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举世瞩目的。

回到庄子所说的道上面来,儒家注重的是外在的功名,道家注重的是自身的修身养性。其实独善其身的境界并不是只为心灵的避难,在自身的修养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蜕变一次,修成正果的时候就会让人惊叹不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