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文钞》千日读书会之《复永嘉某居士书五、六》学习笔记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生世间,固宜各尽其伦。否则名虽为人,实与横行之异类,有何区别。佛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测度之法也。一切外道,咸皆窃取佛经之义,以为己有。更有窃取佛法之名,以行邪法。是知佛法,乃世出世间之道本也。

因念佛三昧不易证,倘若修学的人,不自量力,极想速证,不仅三昧不得,反而容易着魔。

往生净土,重在信愿行。倘一味只想证念佛三昧,而不注重信愿行,那恐临终难以往生极乐。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夫心者,置之一处,无事不办。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三昧者,华言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寂照双融之谓。正受者,妄伏真现之谓。

念至功纯力极,则全心是佛, 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

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

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诚与恭敬为基础。

宏法利生,贵识时机。

一切诸相,由空发挥,虚明洞彻,了无一物。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顽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

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初信断见惑,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七信断思惑尽,方了生死。

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

勿辄作法,烦渎佛圣。倘动辄作法,若身心不恭敬,不至诚,或致起诸魔事。

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

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

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

法无高下,契机者妙。

未断烦惑之人,须依事忏。恳切极处,不思议妙理,彻底圆彰。若舍事说理,只成得一个画饼利益。说时则有,用时则无。

我空者,了无主宰之实我可得。法空者,了知当体全空。法空之理,即是实相。

实相者,法身理体,圆离生灭断常空有等相,而为一切诸相之本。

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

倘或一息不来,而欲再闻如此之径直法门,恐无有如是之侥幸也已。

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也。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

改恶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亲故并有缘之人,亦当以此教之。其反对之人,当作怜悯想,不可强制令行。

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你可能感兴趣的:(《印光法师文钞》千日读书会之《复永嘉某居士书五、六》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