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双向而行,持之以恒至千里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汉·《论衡》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有用,还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学习本身也是一个能使人获得享受和乐趣的过程。

人的乐趣在于双向满足,那就是物质与精神,两者刚好阴阳辩证,相互平衡,人们才能感到幸福。

季羡林说:天下第一好事便是读书。这也是一本书,一本发行很久的书,里面摘取了许多作家对于读书的心得和方法。我认为一个人改变读书的心态,就要学着创造读书的环境。孟母三迁就是很好的学习榜样。

现在的生活,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体会、揣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达到锻炼思维的能力。可是生活的平静,让我们觉得生活千篇一律,从哪里得来写作的源泉呢?

那就是读书。

一、先来说读书

人的思想、学识的获得、见解有两种途径得来:第一种是从教师、从学者的书籍中第二种是从社会、自然、人生中的直接体悟、观察中。第一种思想叫做读书,第二种叫做理论试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对于这个真理的优良中差、是否是真理而言,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读书,就是把书里的思想重复思、想一遍。这其中有两点好处:


(一)节约脑力:拿来

书籍中有无数直接经验和有价值的思想,勾股定理、日月运行规律、力学的规律、诸子经典等等瀚如烟海。这里面有真金白银,那么就需要读者细细品味、金挑细选了。这样就可以节省我们思考时间,不费许多脑力,不用许多徒劳的劳动。


(二)节约时间:占有

古今学者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探索新发现,我们可以在利用工具在很短时间内搜索、领会、实践,这是很节约成本的、节约时间的,所以读书确实有很大的价值。

但是,也有很大弊端,这个弊端就是读书久了,安于读书,习惯以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渐渐地把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

这一点叔本华说的极有道理,下面摘抄下来,以飨读者。

叔本华说: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佯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大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闲空就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会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思想中。

我们知道,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过多,则反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的。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下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只有五十分之一能被吸收,其余的东西,则因呼吸、蒸发等等作用而消耗掉。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

      况且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叔本华是提倡读书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分清好书与坏书,书本内容消化和吸收。

都说读是写的输出,那么该如何输出呢?

二、输出写作

学习想要有收获,非要认真读书不可,不仅要读,还要会写。

(一)记笔记

写就是读的积累。笔记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笔记也要有取舍,要动脑筋。大量的阅读后,拿着笔和本子,或者资料卡片,写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段落,加以归类整理,这就是很好的资料积累。

(二)生活的阅历、见闻

古人有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要广闻搏见,以求阅历丰富。对于今天不在于强调是不是跑的地方多,而是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更加科学一些。有些人不见得有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人家社会生活积累丰富、阅历丰富、见闻广,一样写的深刻细致。

(三)勤学苦练

古话说“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之门”。反复练习、多写多练、手不停挥、写了再写、改了再写,坚持不懈。文豪鲁迅对于写作说的极为透彻,我就把他书中的话,作为勤学苦练这一小段的代表,贡献给读者。

鲁迅《致赖少麒》:“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大作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有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叶圣陶语文教育论丛》

又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改变字风》同上书。)

这就是说,写作这种能力,这种技能技巧,要通过写作者长期、反复、刻苦的实践、历练,并且通过自己的模仿、消化、揣摩、体会才能写有所得,才能把道理和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熟练的习惯和手段,才能真正地用于自己的写作。

那么总结上述两点:写作,从来都不是单靠“听”出来,或者“看”出来亦或是几节“写作课”就能学成的,需要大量的阅读好的书籍、好的文章,勤学苦练成自然习惯,成为习惯的技能或者技巧“写出来”的。

这篇文章,是我自己学习读和写的总结。

亲爱的读者,对于写作,我教了不少学费,走了不少冤枉路,但是仍旧觉得冰心这句话最能明我心:“学习写作别无它法,唯有“勤学苦练”。看来大道至简,这一句“勤学苦练”才是学习的不二法门,也是唯一窍门。

下面以这句话作为此篇文章的总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共勉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写作双向而行,持之以恒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