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佳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比德与玉,指“仁”、“义”、“智”、“勇”、“洁”五德,

出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等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使,繁之方也。”用白话来说,就是指玉是“仁”、“义”、“智”、“勇”、“洁”五德的象征。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何谓之佳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宋·柳永《迷神引》词:“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掌中诀》记:“人的奥秘在于名与无名之间,有名受其累,无名被人欺。”而事物更是如此,子曰:过犹不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虎死于皮,熊死于掌,鹿死于角,象死于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德国哲学家尼采道:“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爬太高,从半高处往下看,世界显得最美好。”中庸,深邃而不高远,近在咫尺;儒雅而不离俗,平易近人;精僻而不陌生,古今践行。

以事论事,以物论物。

有人问翡翠与和田玉选择其一,如同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想起了《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为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好的和田玉如同温润之谦谦君子。

好的翡翠如同绝世倾国之佳人。

有人欣赏君子,有人爱慕佳人,各自选择吧,但千万不要失其本心。

妃子笑于珠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子与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