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双鑑行窝图》为谁而作?


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四大才子之一唐寅的《双鑑行窝图》册页,其中有其亲书之《双鑑行窝记》。《图》中落款为“双鑑行窝,吴郡唐寅为富溪汪君作”,《记》中则有:“新安富溪汪君时萃,号实轩”,落款为“时正德已卯季冬朔日晋昌唐寅书”。

据“龙轩美术网”介绍:据图后唐寅自书“双鉴行窝记”,当作于正德己卯(1519年),五十岁。双鉴,即新安富溪汪荣,字时萃,又号实轩,别号双鉴。记中言新安富溪汪君时萃,“筑室数楹,苫茅以蔽风雨,填垣以莳果药,布衣韦带,读书其中。夹室凿池二区,储水平(左“石”右“皆”),歌沧浪之濯缨,玩泌水之乐饥,不知老之将至。由是,若将终身,遂扁其室之楣曰‘双鉴行窝’。”意即以水为鉴,以屋为窝。后汪应风又记云:“又凿池为二沼,名以双鉴,而先生因寓号焉。”当然,双鉴行窝构于汪氏家乡的富溪之滨,不同于深翠轩构于闹市之中,然其隐而又欲扬名于世,这一点却是共同的。该段介绍,据查系出自刘九庵先生之《吴门画家之别号及鉴别举例》一文,亦被广为引用。

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长虹先生所著《真实与传奇:唐寅的故事》中有关“唐寅的生计”则说:根据资料分析,徽商是唐寅当时主要的顾客。歙县黄仕政,号问政山人。以雄资懋迁,有声吴越齐鲁间。其子黄明芳是个能干的商人,并喜欢与文化人打交道,在其父60大寿时,他出钱请唐寅、文征明等绘制祝寿作品。唐寅等人传世的《椿萱图》之类的作品,大都是出售供人祝寿用的。《双鉴行窝图》(北京故宫藏),落款“吴郡唐寅为富溪汪君作”,也是为徽州汪姓某人所作。

关于双鑑行窝的主人,一说是新安富溪汪荣,一说是徽州汪姓某人。那么,究竟是谁呢?

关于“新安富溪汪荣”的说法,笔者遍查资料,终于在《黄山学院报》2004年第6卷第1期,鲍弘道先生所著《歙县富堨“双鑑行窝”与唐寅<双鑑行窝图>》一文中找到了出处。在该文中,鲍先生云:其于1996年春,在友人家里看到了一篇有关“双鑑行窝”的跋文,于是进行了仔细考究。经实地探访,询问富堨汪姓后人,并根据吴漳先生所作的《双鑑行窝记》,认为:始建“双鑑行窝”的人姓汪,名荣,字时萃,号实轩。另外,根据唐寅《记》中所写和多方调查,“双鑑行窝”建于明代,旧址就在歙县富堨。这大概道出了大家认为是“汪荣”的原由。

吴漳先生所写的《双鑑行窝记》,笔者未能查到。但是,根据本人研究,对其作出的有关“双鑑行窝”主人系“汪荣”的结论不敢苟同。

笔者从事档案工作,在一次单位对口扶贫进村入户走访时,于歙县许村镇一汪姓人家看到了一套《汪氏通宗世谱》。征得主人同意,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影印,并归档留存。回单位后,又结合前些年原市领导捐赠给馆里的上海图书馆《汪氏宗谱集》影印本光盘,进行了研究。

在《汪氏通宗世谱》中,有一篇唐寅书的《尚荣双鑑行窝记》(寅下部,第三十二卷,歙邑富溪,仁安堂),文章内容与此前所例的基本一致,仅文章标题多了“尚荣”两字。由是,笔者对吴漳、鲍弘道先生提出的“汪荣”产生了疑问。

对“双鑑行窝”旧址在歙县富堨,即新安富溪就是歙县富堨,笔者与吴、鲍两先生没有异议,《歙县文物志》和《汪氏通宗世谱》多有提及。

经查找,在《汪氏通宗世谱》第三十三卷“子盛公下六十六世讳观分居仁安堂至八十三世图”中,有“尚荣”两字,系七十一世。再往上找,将其渊源一一查明。富溪汪氏一族,系唐越国公汪华(四十四世)之三子汪达的长子汪处哲致仕回故乡绩溪登源汪村后,传四世孙汪源迁居尚田,又传四世孙汪忠之仲子小七公汪遇(五十五世),始迁居歙县富溪,时在唐咸通四年。由汪遇到六十六世孙汪观,分居仁安堂;再到七十一世孙汪尚荣,已是明朝景泰至正德年间了。至此,在新安富溪汪氏族谱同一堂号的记和世系表中,均找到了“汪尚荣”这个人。

通过对《汪氏通宗世谱》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尚荣双鑑行窝记》中提及的“尚荣”,是歙县富堨汪氏族人“汪尚荣”,系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氏七十一世孙。同时也证明,《双鑑行窝图》和《双鑑行窝记》,是唐伯虎为“双鑑行窝”的主人“汪尚荣”所作,而不是为“汪荣”所作。

一个偶然的机遇,通过档案研究,将一件大家都以为然的事情,用真实的历史文字档案进行了纠正,这也许就是档案工作价值的真正体现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寅《双鑑行窝图》为谁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