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

人,除了那少数几样与生俱来的东西,出生之后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生活技能、社交技能都需要我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任何一个人的学习必然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练,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明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师长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甚至孩子的内心、本性天然就拥有成长这些能力的素养,如果我们采用鼓励、支持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能够充满安全感,鼓足勇气的去迎接挑战,将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错误看成变得更好途径和手段,孩子便能够尽快成长,变成更加优秀的自己。如果家长和师长始终站在成年人的视角,用我们成年人的熟练程度来看待孩子的言行,觉得孩子说的很幼稚,甚至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想”“你这样是不对的”,那么孩子接收到的就是打击,就会认为是真的自己不行,真的认为自己错了,从而否定自己,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成长变得迟缓。

鼓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剂良药,可以帮助孩子慢慢战胜成长中的各种困难,逐渐走向成熟和自主。那我们家长和老师可以如何鼓励孩子呢?

曾经,有一个学生属于极度没有安全感、存在感、价值感、归属感的孩子。经过家访得知父亲常年家庭暴力,曾经不仅仅暴力孩子,甚至暴力孩子的母亲。现在行为暴力减少,但是常年不着家,语言暴力不减,所以孩子完全感受不到爱,接受到的就是攻击。所以孩子一方面彻底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就是很糟糕的人,绝对不可能获得他人赞赏的人,已然自暴自弃。在社交方面,总认为别人在敌视针对自己,所以有自己的仇人本,将自己认为的这类人排序写上,甚至扬言杀完上面的人,然后自杀。常年不愿意上学,家长与孩子的拉锯战始终难以消弭,迟到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通过与孩子一年的密切接触下来,状况得到巨大的改观。不仅迟到旷课极大减少,而且脸上时常露出笑容,还有自己的好朋友(尽管成绩和他差不多,甚至相互之间负面影响更大),上学努力认真听课(现在会和妈妈沟通了,表示自己前面5-10分钟努力在听,但是后面越来越听进去,所以经常处于走神状态)、做笔记、和妈妈沟通。可以说不管是学习状态还是与母亲的沟通,孩子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总结与孩子一年的相处,可以肯定孩子的变化来源于家校合作下的鼓励、肯定和尊重:

1、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求:每当孩子因为情绪上来,哪怕是孩子不愿意上某个老师的课程,都表示深深的理解,甚至帮助孩子不上这门课。因为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他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上课导致的是孩子的反感、难受,甚至与老师更加的冲突。那么果断暂停,甚至换老师上课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才是我们关心的根源。一切的教育必须是为了塑造更好的孩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被看见,对妈妈和妹妹的关心被看见:通过说“xx,妈妈说你昨天在家里帮助妹妹修好了芭比娃娃,真不错。我相信有你的帮助,妈妈带妹妹都感觉轻松了不少吧。”“XX,谢谢你帮助老师将书拿了过来。不然我又要跑一趟。谢谢你帮助我节约时间。”“XX,语文老师说你今天上课很认真,尤其笔记做得很不错呢。”

3、指导孩子的言行,鼓励具体的行为:这样的孩子其实在察言观色方面的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够很快的察觉到身边人的变化,并且做出符合自身安全的选择。所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我们对还是的鼓励和支持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可以获得认可,这样做可以是正确的,并且在日常的言行中用尊重孩子的语言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例如“XX,妈妈知道你刚刚大声吼叫是因为觉得爸爸妈妈之间不应该用吼叫的方向与对方沟通。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问题是你吼叫让妈妈也感觉到很难过。我希望你下次能够通过平和的语言表达出来,告诉我们你的想法,好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