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一些人的心理效应来达成你的目的

在我们的回忆里,有没有感觉自己好运总是记忆不深,霉运总是记忆深刻,又或者在生活中,有一些事需要让我们选择A或者B时,我们总是会模棱两可,即使做了正确决定,也有可能会惋惜我们放弃的那一项,甚至会觉得放弃的才是更好的。今天在阅读的时候看到一种心理现象,完美的诠释了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模棱两可,这个心理叫做损失规避心理(英语:Loss aversion),它是指人们同时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无论先后),大多数人都认为损失了。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损失规避心理会引发人的很多种效应变化,比如得失不对称效应、赋予效应、安于现状和语义效应等,看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个损失规避效应有了一定的认知了,那么接下来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他们,我们就知道这个心理是多么普遍存在的生活中的。

先说得失不对称效应,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失去的和得到的感受是不对等的,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白捡的10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0元所带来的痛苦。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所得到的同等东西的价值2-2.5倍以上。简言之,人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对得失效用的不对称性。心理学上又称之为“损失厌恶心理”。这种效应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前面说到的好运总是记忆不深,霉运总是记忆深刻。又如等公共汽车的时候,我们正在等的公共汽车总有“姗姗来迟”的感觉。

再说赋予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一旦拥有某件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赋予效应”。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从而导致买卖双方的心理价格出现偏差。在经济行为中,赋予效应被判定为非理性额,但是在恋爱的不同阶段,赋予效应带来的感受也不一样,在爱情的发展、稳定阶段,会使双方更加重视对方,也就是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在一段感情穷途末路的时候,又会让人难以割舍。

那么安于现状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也是损失规避心理的一个类型,我们大多数人对现状都不是很满意,但是又没有患有意识,不会居安思危的去考虑未来。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水煮青蛙实验”就是要告诉大家是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在优越的环境中也要随时保持警惕。说起这个道理,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不明白的,但是为什么想到了却迟迟无法做出改变,这就是损失规避心理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我们不愿意放弃现在有的安逸环境,再让自己继续奋斗,害怕自己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止步不前,最终被这个时代淘汰。

最后我们说一说语义效应,损失规避,让人非常厌恶“失”,而期待“得”。这就导致,通过调整叙述方式中“得失感”,影响语义,可以使人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语义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话术”。举个例子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就好比我们在某宝上买东西,很少人会纠结物品本身价格问题,但是就很不喜欢看到邮寄费,包邮,就是语义效应,其实邮费还是添加在了商品里,邮寄费还是买家承担,但是商家利用了这个损失规避心理,让消费者得,而不是让消费者失,这就能大大提高成交率了!

损失规避效应不仅能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很大帮助,也能给在困境的人一盏明灯,鼓励想要改变自己的人们坚持下去,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心理效应,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利用一些人的心理效应来达成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