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21)你在模仿谁?

深入剖析:你在模仿谁?这一周,仔细观察你是否在模仿别人的行为,尤其是和你的意

志力挑战有关的行为。同样放纵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维持关系的社会黏合剂?

我们很多人想维持关系,那这个人有很多的坏毛病,他可能就会跟他一致。

思涵老师原来出租汽车公司的一位司机,他跟一位开修理厂的厂长一直想维持着关系,

他经常到那儿去,有一次到那儿去,这位厂长正在跟一个退伍军人争吵,结果他过去一起

帮忙,吵到激烈的程度,他拿着手里的东西就打了退伍军人,结果死亡了,这位司机他

特别爱他的家庭,但是因为他只想跟这个人关系好,对方放纵,他也放纵,终身坐牢,

当时看到他那种景象,真得很痛苦很悲惨,因为他太爱他的孩子,孩子学习也不错,这

是一个比较严重的例子。

平时我们是有很多人有这个问题,你要分清楚,放纵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维持关系的社会

黏合剂?你是不是有这个问题,当看到周围的人在做同样的事儿时,你会不会变本加厉

地去做这件事儿,比如说你明明知道资金盘是犯法的,但是你朋友在做,你觉得不好意

思,你跟他去做。

受社会影响的烟民马克最近找了个新工作,在咖啡店里做服务员。咖啡店每4个小时换一

次班,员工能休息10分钟。马克很快发现,休息时大多数人会去后院抽烟。换班结束的

时候,大家通常是从后院走进来的。回家前,大家也是边聊天边抽烟。马克平时不太抽

烟,不过聚会时偶尔会抽一两根。他发现,自己休息的时候,如果其他服务员也在后

院,他就会抽烟。有时候下班后,他也会和同事们在一起抽烟。

作者在课上谈到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马克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问题。他一个人

的时候从来不抽烟。但在工作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在抽烟,甚至咖啡店经理都在休息时

抽烟,所以他抽烟比不抽烟要容易得多。马克没有过多考虑这种社会习惯会带来什么后

果,但他绝对不想因此不再和同事来往,即使那些人都是大烟鬼,每天的精神支柱就是

休息时抽根烟。他决定不再找同事们要烟抽。他的同事对此一点儿也都不生气,因为他

们不用再给他烟了。马克仍然认为社交很重要,只是他不用在社交时抽烟了而已。

这个现象你有没有,你身边这种现象多不多?是不是很多小?思涵年轻时,有一件事儿

就特别有意思,思涵老师的哥哥烟酒不分家。因为他哥哥知道引诱不了思涵老师,他老

是引诱思涵老师的弟弟,有时候他哥哥给他弟弟抽一颗,他弟弟受这种影响,他就会叼

上,思涵老师一般都会从他弟弟嘴上夺下来,这是一种争夺,到底哪个能影响更厉害?

最终,思涵老师的弟弟基本上不抽烟,偶尔会因为环境的原因叼一根。

目标也能传染人类天生就能洞察别人的思想。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动时,我们会用社会

脑去猜测他们的目的。为什么那个女人要冲那个男人大喊大叫?为什么服务员要和我调

情?这样的猜测可以让我们预测别人的行为,避免社会灾难。我们需要学会保护自己和

他人,远离社会威胁。(那个正在尖叫的女人,和与她在一起的男人,谁处在危险之

中?谁会需要帮助?)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作出最合适的反应。(那个和

我调情的服务员是想多拿点小费,而不是想约我出去。)

但是,这种自动读心术也有一种自控的副作用:它会激活我们心中的共同目标。心理学

家称之为“目标传染病”。研究发现,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

为。比如,在一项研究中,同学们得知了另一位同学在春假里打工的事,大家就都把赚

钱视为自己的目标。

然后,这些学生就会在实验中更努力、更勤快,以便多赚点钱。年轻人看到男人在酒吧

里和女人搭讪的故事时,他们就会把草率的性行为当做目标,也就更可能帮助突然闯进

实验中的漂亮年轻女性。(研究人员证实,这位年轻男士相信,帮助这名女性会让他更

可能和她上床。这听起来很合理。但我肯定,实际效果可能没有大部分年轻男士想得那

么乐观。)另一些调查显示,想着一位吸大麻的朋友,会让大学生更想得到刺激的体

验;想着一位不吸大麻的朋友,就会减少他们的兴致。

这些对自控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好消息是,能够传染的目标,仅限于你已经拥有的或是

和他人共有的目标。你不会因为短暂暴露在一个目标前面,就感染上这个全新的目标。

这和感染流感病毒不是一回事儿。当朋友给你烟时,不抽烟的人不会产生对尼古丁的欲

望。但是,别人的行为能激发你大脑中的某个目标,只不过这个目标当时没能控制你的

选择而已。正如我们看到的,意志力挑战总是包含了冲突,这种冲突来自两个相互竞争

的目标。你现在想要享乐,但你又想要未来的健康。你想要冲老板发脾气,但你又想保

住自己的工作。你想要大肆挥霍,但你又想要还清债务。看着其他人追求其中一个目

标,你大脑中两方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扭转。

比如说透支,看到别人透支,刷信用卡你可能也会透支去刷信用卡,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的,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选择跟谁在一起,这会影响你的一生。

目标传染在两个方向上都会起作用——你既可以感染自控,也可能感染自我放纵。那

么,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你身边两个人,一个人,他在做某事情,正在为未来而奋

斗;另一个人,他正在赚点小钱,为即时享乐在努力,那这时候你怎么办呢?你既可以

感染第一位的自控,也可以感染第二位的自我放纵,那你到底会感染谁呢?但是,我们

好像更容易感染上诱惑,原因很简单,这个自控的人,他不愿意跟你聊天,但你跟那个

不自控的人聊天会多,所以更容易感染这个。

如果和你共进午餐的人点了甜品,她“即时满足”的目标便会和你“即时满足”的目标

狼狈为奸,一起打倒你减肥的目标。看着别人在买节日礼物时大手大脚,你的欲望就会

增加,你就会希望圣诞节早上给自己孩子更多快乐。这会让你暂时忘掉,自己最初的目

标是少花点钱。

我们不总是感染别人的目标。有时,看着别人屈服于诱惑,反而能增强我们的自控力。

当你坚定了一个目标时(比如减肥),还要意识到你有一个与之冲突的目标(比如吃个

比萨)。当你看到别人的行为和自己最大的目标发生冲突时,你的大脑就会处于高度警

惕的状态。它会让你的主要目标更坚定,它还会寻找策略帮你坚守目标。心理学家把这

叫做“反抗控制”。但当你的自控力受威胁时,你可以把它看做一种免疫反应。

当你面对别人的目标时,增强免疫系统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每天刚开始的时候花几分钟

想想自己的目标,想想你会怎么受到诱惑,想要改变自己的目标。这就像疫苗一样,能

保护你不受别人的感染。回想自己的目标能强化这个目标,避免你感染他人的目标。

比如说我们每到周六日,有人就要睡懒觉了,直播间在线人数非常明显,比如说至少有

十个人,平时一直共读书籍,在周六周日不起床。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那么周六周

日可能家人有睡懒觉的,那他就跟着睡懒觉,那么你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可以,跟我

们直播间里面的某位朋友,你说到周六,你一定要这个给我打个电话。,那你就是跟这

位朋友他一致了。

大家理解吗?

很多人呢,一到周一就开始后悔。为什么后悔?他周一到周五都共读书籍了,结果周六

落下内容,心里面会自责会产生问题。

有时候,我们感染的不是某种具体的目标,比如吃零食、花钱、诱惑陌生人,而是和我

们的冲动一致的、更普遍的目标。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调研人员在各种真实情景下证明

了这一点。他们的研究对象是那些没有疑心的路人。他们找到了很多人们举止恶劣

的“证据”,比如,明明旁边有醒目的“不准停车”标志,人们还是把自行车锁在栅栏

上;明明杂货店有“购物车使用后请归还店内”的规定,人们还是把购物车留在停车场

里。他们的研究显示,“打破规则”也是可以传染的。在研究人员的计划里,那些人受

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忽略了这些标志。因为别人也把自行车锁在栅栏上,把购物车留在

停车场里。

但结果不仅于此。当人们看到“不准停车”的栅栏旁锁着自行车时,他们更可能不遵守

规定,跨过栅栏走捷径。当人们看到停车场里的购物车时,他们更可能把垃圾丢在停车

场的地上。比起打破某一项规则的目标,能传染的目标范围更广。人们感染的目标是做

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当我们看到别人忽视规则、受欲望支配的时候,我们更可能在任何冲动面前选择屈服。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看到别人举止不良的时候,我们的自控力也会降低。(这对爱看电

视真人秀节目的人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这些节目通常讲的是三件事——酗酒、打架、

第三者插足。)听说有人偷税漏税,会让你觉得放松一下节食计划没什么大不了。看到

其他司机超速驾驶,你也许会花钱超预算。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从别人那里感染上

了“意志力薄弱”,即便我们的弱点和我们看到的别人的弱点毫不相同。重要的是,我

们甚至不需要直接看到别人行动。就像病人摸过门把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细菌仍会

留在把手上面一样,即使我们只看到了其他人屈服于诱惑的证据,我们也会感染上同样

的目标。

大家觉得可怕吗?所以你看电视剧、看电视节目、刷抖音,你都需要挑选,不能看那些

负面的东西,会感染你的,你看到里面有一条把老公踹到床下去了,你可能当晚有可能

会踹下去或者是脚抬起来了,没敢踹。

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了这一段之后,我们更加清楚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研究发现,想到自控力强的人,可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比如你想到钟南山,你就会增

强你的意志力,你想到褚时健,你就会增强你的意志力。

你脑子里面想的这些好的人物,和你脑子里讲的那些不好的人物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所以

,对你的挑战来说,谁能成为你的意志力榜样呢?是那些经历过同样的挑战并最终成功

的人,还是那些自控力的典范?

在作者的班上,最常被提名的意志力模范是成功的运动员、精神领袖和政治家。但实际

上,家人和朋友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动力。我们接下来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当你需要多

一点意志力的时候,想想你的榜样。问问自己:那个意志力强人会怎么做?

你如果用这种方法,它会增强你的意志力,意志力强的人会怎么做呢,你遇到问题,平

时你都可以问问自己。我们太多人都想,我一定要比谁谁强,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怎么

样,但是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要想他会怎么做,这是非常关键的。

就像我们很多人上当被骗,在南京参加地方群活动时,好几位都是被骗过的,思涵老师

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会被骗吗?他们说不会。思涵老师说,既然我不会,那你

为什么在这件事之前,你没来问问我,你为什么现在被骗了来告诉我,我被骗了我怎么

怎么样,我得怎么怎么样。其实,道理非常得简单,就像书里说的一样说,你只要想一

下,思涵老师遇到这个事儿会怎么做?他会做吗?多简单的道理!

在流感肆虐的季节,你可能从任何接触过的人身上感染病毒。比如,收银员咳嗽时不捂

嘴,他刷完了你的卡递给你,你的卡上就沾满了细菌。这就是流行病学家所说的“简单

传染”。在“简单传染”的情况下,病毒是谁传染给你并不重要。陌生人携带的细菌,

和你喜欢的人携带的细菌没什么不同。只要你碰上病毒,就会被传染上。

但是,行为传染的方式则有所不同。社会传染,如肥胖或吸烟的传播,遵循的是“复杂

传染”的模式。仅仅接触到行为的“携带者”还不够,重要的是你和这个人的关系。在

弗雷明汉社区里,行为的传播不会跨过栅栏和后院。社会传染病在人际网络中传播,那

里面都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人。它不会在街道网络中传播。同事的影响怎么也比不

上密友的影响,即便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比你每天见到却不喜欢的人更有影响力。

这种选择性的传染在医学界是闻所未闻的。这就好像是,只有从你不认识或不喜欢的人

身上感染病毒时,你的免疫系统才能保护你。但是,行为就是这样传染的。和地理上的

亲近程度比起来,社会关系上的亲密程度更重要。

但是行为传染的方式则有所不同,社会传染,如肥胖或吸烟的传播分的是复杂传染的模

式,大家来看一看啊,仅仅接触到行为的携带者还不够,重要的是你和这个人的关系

金慧源读书会

讲师

比如,我们平台宝藏男孩儿下定决心戒掉游戏瘾,但是糟糕的是什么呢?身边还有拉他

的人,他晚上在公司加班,都会有人趁虚而入,拉他去玩游戏,这就很糟糕。也就是说

你一定要远离这个人,你才能够戒掉。比如说,你可以去看看谁这么自律,你向他靠

拢,多跟他交流,那游戏就戒掉了,因为你有决心想戒掉,但是这拉的人是很可恶的,

因为你跟他有共同的嗜好,你非常容易就被拉下海拉下水。

就像我们平台的小强到公司A3座呆几个晚上,所以他就会被传染。只要他回到 B座,他

就会变成带领的人。因为他脑子里总在留着 A3的这些人的影子。这个书里面就是这个意

思哈,所以,我们现实当中这种例子太多了。你要下定决心戒烟,你一定要远离吸烟的

人,

为什么在关系密切的人中间行为会传染的这么严重呢?比如说在一个宿舍里有打游戏的

或者经常晚上一起去打游戏,到晚上他不去都不行,那心理上就痒痒,那你怎么戒掉

呢?

为什么在关系密切的人中间,行为会传染得这么严重呢?我们可以用免疫系统作个类

比。只有当免疫系统发现那些人“和我们不同”时,它才会拒绝他们的目标和行为。毕

竟,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只要它能辨别出那是自己的东西,它就

不会作出任何反应。但是,只要它辨别出那是来自外部的东西,那对它来说就是威胁。

它会隔离或摧毁这个病毒或细菌,这样你就不会生病了。事实证明,当我们想到我们喜

爱、尊重的人和感觉相似的人时,我们的大脑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把他

们视为“别人”。在脑部扫描仪中就能发现这一点。如果你观察一个成年人先想到自

己,再想到他的母亲,他想到自己和母亲时大脑活跃的区域几乎一样。这说明,我们认

为的“自己”也包括我们关心的人。我们的自我意识取决于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在很多

时候,只有想到其他人,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中包含了其他

人,他们的选择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大家读到这一块儿,你想到什么呢?不是想到那句话了,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

个伟大的女人,每一个优秀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男人。比如说,我昨天看到一位

的总结,特别地写了感谢他的女朋友。那我就明白了,那这是他的女朋友,对他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他要去做的可能是远离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被他女朋友感染

停止,那这就跟拒绝玩游戏一样。

这个世界很多特别牛的人,他们背后的那个人都很厉害,他们会给她比如说你玩游戏,

她会给你约法三章,让你不能跟玩游戏的人在一起,原因很简单,你可能只是稍微玩

玩,但你跟玩游戏的人在一起,你就会越玩越多。

那不能让你跟喝酒的人,跟那个酒腻了在一起。原因也很简单,如果这个酒腻子,你觉

得你的男朋友那喝酒可能他只是喝两口,但是他跟酒腻子在一起,他慢慢也会变成酒腻

子。

我们说最亲近的人的影响是最大的,就像我当时也一样,朋友太多了,你想想新房,这

一堆朋友在一起到我的新房里去喝啤酒,把满墙都喷着全是啤酒,大家想想那怎么办,

那这时候完全取决于你的女朋友,你的另一半。你最可能被谁感染是真重要的!

花一点时间去想一想,谁是和你关系密切的人。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你最尊重

谁?你觉得谁和自己最像?谁的意见对你来说最重要?你最信任谁,最关心谁?你能不

能想到哪些行为(无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你从他们身上学来的,或是他们从你身

上学到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变黑,比如说一对恋人,另一半发生什么事情,他有感应。所谓的灵

魂伴侣,他会有感应的,甚至于对方哪不舒服,他可能都会有感应,原来不明白这为什

么呢?那现在,通过荟蔚老师的冥想,让我们明白,冥想就是让你很近,你能够感受对

方。比如荟蔚老师能够跟你语音的时候,她能够感受到你身上什么毛病呢?由于它可以

让自己非常得近。

所谓的灵魂伴侣,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方,所以当对方有问题的时候,他就会感受

到,比如说对方感冒了,他也可能感冒,即使不在一起。

大家可以练习冥想,当你冥想练习到一定程度,你就更加理解这一点了,你最可能被谁

感染,想象一下,有人敲了敲你的门,让你回答几个关于节约能源的问题。你多久会省

一次电?你会通过缩短洗澡时间来节约用水吗?你给房子做过隔热处理,以此减少热量

流失吗?你开的是高油耗的汽车吗?然后,他们又问你,你有多赞同“节约能源有利于

自然环境,能为你省钱,还能造福后代”这个说法。最后,他们问你两个问题:最能促

使你节约能源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邻居中有多少人试着节约能源?

作为“人们为什么节约能源”这个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向加利福尼亚州的800位居民询

问了这些问题。这群人都相当无私,都说自己最大的动力是保护环境,其次是造福后

代,最后才是省钱。“因为其他人在做同样的事”这个因素被排在了最后。但在为加利

福尼亚居民极高的公共意识欢呼雀跃之前,我们得考虑这样一件事:调查中只有一个问

题可以预测他们节约能源的真实情况,那就是他们认为有多少邻居在试着节约能源。其

他的理由和动力,比如省钱和为子孙拯救地球,都和他们做的事毫无关联。人们都认为

自己的行为目的高尚。然而,唯一关系到你怎么做的理由反而是最不无私的“别人都这

么做”。

这个事例说的是心理学家所谓的“社会认同”。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

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这些生存本能伴

随社会脑一起出现。要知道,如果你看到整个群体都在往东走,你最好还是跟上。相信

别人的判断,正是让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黏合剂。你不必亲自了解一切,可以把全部精

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事上,无论你擅长的是制造最好的河马皮腰带,还是对股市行情进行

准确预测。

我们的日常行为受到“社会认同”的巨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新闻网站上浏

览“最受欢迎的新闻”,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更可能去看“排行榜第一位”的电影,而不

是去看那些“票房毒药”。“社会认同”还解释了为什么犹豫不决的选民会相信民意测

验,为什么父母在超市过道里为了最热门的新玩具打架会被算做“新闻”。其他人想要

的一定是好的,其他人认为对的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许

我们也会信任群体的观点。

大家还都记得唐山打人事件吧,比如像我们的伙伴红尘摆渡说唐山并不是这样的,也就

是说唐山打人事件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在哪儿都有。但大家的传播造成唐山人都爱打

架,会有这种错觉,比如思涵老师当时就认为他是偶然现象,他说北京没有吗?他同样

有,只是被某些人,为了增加它的流浏览量去扩大,然后更多的人上当。

那些挨家挨户做能源使用情况调查的研究人员,决定测试一下“社会认同”对行为改变

有何影响。他们设计了一个门上挂牌,以此来鼓励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科斯的居民缩短洗

澡时间,关掉不需要的灯,在晚上用电风扇代替空调。每个挂牌上都有几句鼓励的话,

一些是让居民们保护环境,另一些则更强调节约能源可以造福后代,可以减少居民的能

耗费用。而强调社会认同的挂牌上只有一个声明:“据报道,在你的社区里,99%的人关

掉了不需要的灯来节约能源。”

这个哪个更起作用呢,很明显,后面这句话更起作用。通过这个测试,大家就理解了广

告和销售他们所用的语言的力量了:大家都在用!

还记得那个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个大家还都记得,这个广告会给你演

示那个场面:大家都买脑白金了,所以那时候很多人都去买,最终史玉柱先生一夜翻了

身。然后你会发现后面就有很多报告出报道出来了,那个根本就不管用。

在4周的时间里,共有371个家庭每周会收到一个挂牌。重要的是,每个家庭总是收到相

同的鼓励的话。例如,一家人会连续收到4个强调社会认同的挂牌,或4个写着“造福后

代”的挂牌。为了弄清楚哪种激励最有效,调查人员定期到每个家庭去抄电表。他们还

拿到了这些居民收到挂牌前后几个月的电费账单。结果表明,唯一能减少家庭能源使用

的话是“别人都这样做”,其他的话(也是人们宣称自己节约能源的理由)对他们的行

为毫无影响。

大家觉得可怕吗?我们读到这里,大家觉得可怕不可怕,所以你每天都受的是什么影响

呢?比如说我说血管 SPA真得非常好,比如我真得做了之后有这样的好的结果,身上发

生了身体的变化,但是你信吗?脑白金的广告,你会信!但是我跟你说的这么真实你不会

信,除非有说我们直播间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已经做 血管SPA了,你会相信对吧,

但是那个一定是假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诸多研究证明,妈妈警告我们不要成为自杀的小旅鼠,但我们就是那些小旅鼠。这项研

究只是诸多研究中的一个。“如果你的朋友们都跳河了,你会跟着跳吗?”我们现在知

道,甚至以前就知道,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不,肯定不会!我是个有主见的人,其他

人影响不了我!”但更真实的答案或许是——我们会这么做

人家都跳你也跳,就像说地震,或者什么人家都都从五层楼上跳下来了,所以你也跳下

来.对不对,是不是太多了,大家看着,看过那911的那个视频吗?看看多恐怖,一个接

这个从几十层高的楼,从窗户里往外跳,争先恐后的往下跳,那是百分之百死的。但是

呢,别人在跳,自己觉得或许他知道跳下去死不了,所以我也跳,这多可怕哈。

我们都不想被人提醒这件事。作者发现,教室差不多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

的。我们一生下来就被训练走自己的路,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者而不是追随

者。然而,美国文化痴迷的独立自主,斗不过人类想融入群体的渴望。那些不随波逐流

的人或许得到了社会的称赞,但我们无法逃离社会的本能。门上挂牌的研究表明,没有

必要把它看成坏事。只要我们相信社会规范就是做正确的事(或更难的事),“社会认

同”就会增强我们的自制力。

你能告诉人们这是上帝的旨意,以此说服他们去锻炼身体、吃更多水果和蔬菜吗?中田

纳西州立大学的一项干预实验就这么做的,并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效果。这项干预实验要

求人们思考关心自我和身体健康在他们信仰的宗教里有多么重要。例如,研究人员会要求基督徒思考《圣经》的经文,如“酗酒的人,不可与他们来往;暴食的人,不要与他

们为友。”(箴言23:20,新国际版《圣经》)和“我们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 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

研究人员会要求他们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行为,比如吃垃圾食品或不锻炼身体,这些行为 和他们宣称的信仰和价值观不相符。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信仰不符时,鼓励他们

去制订改变行为的计划。相信好的基督徒应该减肥和锻炼身体,这是强有力的“社会认 同”,远比检测出高胆固醇后医生的严厉警告来得有效。

比如我们很多的伙伴,在石家庄地区,太奇怪了,全吃素,那他们都是这个佛教徒吗?

并不是,但他为什么都吃素,是因为害怕,我就曾经问过我们这些伙伴。你真不想吃 肉?你为什么吃素?因为这个村儿里大多数人都是吃素的,都是信这个,信佛的,那么

他虽然不信,他也不敢吃肉,因为他觉得吃了肉,那万一是真得会惩罚我。大家看,周 围人的影响力量太巨大了,所以我当时跟其中一位就说我建议你搬家,你离开那里这才 是关键。

通过共读书籍,现在我们清楚作者,告诉我们的真得太有用了。

心理学家马克·安塞尔(Mark Ansel)拓展了这个方法。他认为,宗教团体在支持行为 调整上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堂在提供宗教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瘦身课程和营养

讲座。它们在举办社交活动时,也应该提供健康食品。他指出,要让这个方案奏效,宗 教领袖必须成为好的行为模范。在宣传晨间散步之前,他们必须保持体形。正如他们不 能踏进妓院一样,他们在走进麦当劳之前也需要三思。毕竟,“社会认同”也需要例 证。

斯坦福大学在本科生中开展了一项干预实验,这个实验用相当不一样的方法来让他们减

少某种行为。研究人员设计了两份不同的传单来劝阻酗酒行为。一份传单采取了理性的 方式,列出了酗酒相关的恐怖数据,例如“一晚上的酗酒会降低你的抽象思维能力,这

个效果会持续30天。”(是的,对许多追求好成绩、担心自己在接下来的微积分考试中现不好的本科生来说,这是让人不得不信的理由。)另一份传单把酗酒和在大学社交

生活中备受蔑视的人(也就是研究生)联系起来。这份传单上画着一位研究生正在喝 酒,旁边写着警告:“斯坦福的很多研究生都酗酒……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相当肤浅。所 以在你喝酒时也要想想……没有人想被误认为是这种人。”

这两份不同的传单被分别贴在两栋新生宿舍里。传单贴上去两周后,住校学生接受了一 次匿名问卷调查,问他们上一周喝了多少酒。住在贴着“肤浅的研究生”传单那栋楼里

的大学生喝下的酒精,比另一栋贴着“理性陈述”传单的楼里少50%。这些学生说的是实 话吗?我们没法弄清楚,因为研究人员没跟着他们去参加派对。他们可能说了谎,因为 即使是个匿名调查,本科生也不想被误认为是“肤浅的研究生”。但是,如果这个报告 是真的,那么这项研究就展示了一种劝阻不健康行为的新策略,即让人们相信这种行为 是你从不愿掺和的那个群体成员的坏习惯。

这两项干预实验都展示了“社会认同”对支持行为调整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相信,戒 掉恶习并培养新的美德会让我们在自己最重视的群体中站稳脚跟,我们或许会愿意这么 做。

今天内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都知道我们该怎么办了,一定要清楚,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控力》(21)你在模仿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