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卢秀梅《给教师的建议》第10篇读后感

        以阅读发展学生智力

              一一《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读后感

        对所学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很困难、很迟缓的一些学生,是所有教师在教学中最头疼的对象。老师们一般认为这类学生能学会一些基础的知识就不错了,不要再额外增加他们的负担,不要再分散精力去读别的书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文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因为阅读能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作用。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的状况,而且阅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困难学生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

        怎样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爱上阅读呢?因为他们一般读不下去,课堂上留给他们时间他们往往也不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去年任教初一阅读课时,我在班里安排学生阅读我们语文书要求的必读书,班里的几名学困生要么说话,要么就在位上干坐着,桌上放着这个书,他也不读。我在班上领着大家一块读的时候 ,这几个学生也是读不下去。我就想起了当时上小学的儿子喜爱看的一些书,这几个学生水平有限,弄不懂必读书,或许对其他书会感兴趣。于是我从家中把儿子看过的一些书带到班里,交给其中的一个学生负责,大家轮流看。果然,这些书很讨他们喜欢,每上阅读课时,这些孩子就认真看起来。整整几个月,我的这些书都很受他们的欢迎。更令我欣喜的是,还有些学生因喜欢,自己又买了一些来看。有时在阅读课上,我会领着学生一块共读一些有意思的绘本,学生兴致很高,头抬得很高,眼晴睁得很大,很有光彩,一下子来了精神,读完后他们会说:“老师,还有吗?再来一个吧!”可见,这样的阅读起了诱导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唤醒了他们的思想,才有可能让他们爱上阅读。但是,如果这样的阅读不能持久和更新,仍然起不了大的作用,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广泛阅读,深入阅读,长久阅读,才能让他们有大的改变,才能发展他们的智力,这需要各学科教师一起努力,共同引导,更需要学校层面的具体实施与落实。

    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一书中就详细讲述了他们在学校推广阅读的情况。学科教师在讲解某一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推荐与这一知识相关联的科普书籍,让学生先阅读,学生阅读了相关书籍,要学的知识就好理解与接受了。巴甫雷什中学的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要读完约300本国内国外的文学及科普类的书籍,这是多大的知识储备啊,真是让人惊叹!

        朱永新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关于阅读的一直的主张:“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有深度的阅读,只有通过深度的阅读,才能真正地把孩子们带向学科的广博与深邃,从知识的小溪汇聚为海洋。阅读绝对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应该是所有学校的事情,所有学科的事情,是教育最基础的事情。我们即使其他事情都不做,我们只要把阅读这件事情真正的抓好抓实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就很大了。”朱教授的这段话与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主张是如此的一致。

        如今,我们也在大力倡导阅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书香校园……怎样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怎样让学生更广泛的阅读,怎样让更多的老师走进引领学生阅读的行列?这是阅读引发的思考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切实让学生因阅读促进智力发展而终身受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7号卢秀梅《给教师的建议》第10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