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教我裹粽子

   

感谢泰州晚报坡子街副刊! 多谢编辑老师的厚爱鼓励!

    五月,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 它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端午节的象征!

      每当端午节临近的时候,不怎么会裹粽子的我,总会想起逝去多年的奶奶!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之前,奶奶都会带上我,一起到田间的小河边打粽叶。我们兴化水乡粽叶资源丰富,端午节前的粽叶又长又软,此时正是打粽叶的最佳时期。

    每当粽叶打下来后,我和奶奶一起坐在田埂上,细细地把粽叶摞成一小串,一小串的,再用稻草把它扎好拿回家去。然后用一根细细长长的钢芦柴穿好,把扎好的,一把把翠绿的粽叶挑回去,挂在屋檐下晾晒干。

    端午节的前一天,早上,奶奶就会从屋檐下拿下来几串已经晒干的粽叶,把它们泡在装满水的长桶里。

    中午,奶奶烧好满满一大锅开水,只见她把泡软的粽叶拎到烧开的铁锅里,用筷子不停地翻烫着粽叶。

    一会儿功夫,厨房里,院子里,甚至巷子里,到处弥漫着粽叶的清香,我闻着粽叶的香气,肚子里仿佛有馋虫一样,心里恨不得马上就能吃上粽子!

    奶奶把粽叶烫好后,泡在凉水里待用,再把雪白的糯米淘好,然后,让我把家神柜上面的罐头瓶子拿给她,里头装的红豆、花生,是去年秋后就攒着的,奶奶一直舍不得吃,说是等端午节到了裹粽子用,因为父亲最喜欢吃红豆粽了。

    奶奶的手很巧,裹出来的粽子小巧玲珑,有棱有角。我在奶奶边上跟着学,裹好又拆,拆好了又裹,来来去去,粽叶都给我揉碎了,也裏不出一个像样的粽子来。

    奶奶手把手教我,不厌其烦,耐心告诉我裏粽子的决窍。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总算学会了裹粽子。可是,跟奶奶有棱有角的粽子比起来,我裹的粽子就显得笨拙许多。

    每次裹粽子,差不多都要满满两大锅,我问奶奶,每次裏上这么多,吃得完吗?看把你累的!

    奶奶笑笑说:“傻丫头,你算算,我们家八口人,一人一个就得八个,你爸爸天天下地干活肚子容易饿,我多裹一些,让他干活带去饿了垫垫饥,才干的动活啊!

    两大锅粽子,用木材大火烧上个把小时才能烧熟,奶奶锅上锅下,不时地从灶膛门口站起来,打开锅盖,看看锅里的水有没有被烧干。在奶奶来来去去忙碌的身影中,粽子的清香味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

    在我觉得漫长的等待中,奶奶从锅中拎出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来。

    “小馋猫,尝尝看熟了没有!”我嘴一咧,接过奶奶手中的粽子,轻轻剥开翠绿色的外衣,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雪白的身子早已伸腰搂抱,跟红豆缠绵在一起!

    那时候条件差,粽子的口味种类很少,除了偶尔放些自产的红豆花生蚕豆瓣之类,大多时候就是纯糯米的白粽子。现在条件过好了,人也讲究了,粽子的口味也多了,蛋黄,腌猪肉,蜜枣之类,各式各样的粽子都能品尝到。

    如今,奶奶不在了,当年的我,也成了妈妈了,虽然还是不怎么会裹粽子,但是每年的端午节前,我也会跑到田间的小河边,打上几串粽叶,回忆奶奶的言传身教,给家人们裏上一些粽子,虽然没什么颜值,但是看到家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

    今年,马上端午节又要到了,借着这浓浓的端午气氛,我把对奶奶的怀念,对家人的关爱,都包裹进粽子里,希望家人们吃到我裹的粽子,一家人的心像糯米一样甜蜜粘贴!

你可能感兴趣的:(奶奶教我裹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