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要使知识活起来

        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似乎是为了储备,而不是运用。在许多教师的教育实践中,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完成作业,一旦教师提出要求,谁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我曾经听过一个“同课异构”的课,是讲速度*时间=路程的,学习完之后,其中一位老师指着写出来的式子问学生:“这应用了什么数量关系?”教室里鸦雀无声,但另一位老师却完全不这样处理它,问学生这个式子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侃侃而谈,其实学生都明白式子表示的意思,那明白、会列式不就达到目的了吗?只让学生记住数量关系有什么用呢?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越来越对知识不感兴趣。

      教师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教师实际应该做到什么呢?在小学一年级里词就成为儿童的最重要的因素,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教师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方向:就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据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在秋天的田野上,给儿童讲述植物是如何过冬的,当孩子们了解词和词组的丰富含义和情感色彩时,应该让儿童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所见,注意绝不能让老师的思想在儿童的头脑中堆积,从而把儿童的头脑变成了知识的仓库。

      有一些儿童对老师的话呈现出冷漠的态度,这正是因为儿童只去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不会用词表达这些思想,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缺乏领会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生动的、使人心情激动的词装进儿童的意识。

      如何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呢?能够教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地获取知识,这正是高度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联系及其他各种联系,这就意味着解决疑问,而首先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那么问题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备课的时候就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各种因果联系的交集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老师的任务即让学生一边感知教材一边寻找问题的答案。

2.教师应该明白在这节课上哪些东西是要讲解透彻的,而哪些东西需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说尽的,而这些没有说尽的,就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诱饵。

3.如果学生已经产生了疑问,那么教师就要努力使学生做到从已储备的知识里找到获取这个疑问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吸引内心最消极和注意力差的学生开动脑筋去工作,方法之一就是给他们布置题目让他们单独去完成。

4.学生有了疑问之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并且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要随时关注那些思路已经掉线的同学,可以通过提一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做概括性回答、布置一两分钟的实际作业来明确学生的困难在哪里,这时必须停下来,以补充的讲解来填补这个空白。有经验的教师,在这些容易思维掉线的地方,就特别关注学生的反应,这个地方是利用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51.要使知识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