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听书 | 《自驱型成长》

作者建议的是启发式教育,家长应该做孩子的顾问。

首先,家长需要改变错误观念,比如“挑战 - 努力”教育模型,这种模型下,家长关注的是成绩,如果孩子不努力,那么家长就无能为力陷入焦虑。

但如果采用 “压力 - 控制”教育模型,家长的关注点就从成绩变为孩子的压力,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压力来提升控制感,因为压力就是自驱型成长的原理来源。因为人在短期的压力下,会释放肾上激素发挥潜力。

同事,克服压力也能让孩子少受困扰和伤害,因为在持续压力中,身体会释放皮质醇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

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最重要的是紧盯着压力这个仪表盘,让孩子有更多体验正向压力的机会,在遇到可承受压力时给予足够的支持,同事要尽可能避免毒性压力。

那么,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孩子排除掉他还没有做好准备的事情,或是他无法承担后果的事情。如果硬要做这些事,会让他压力倍增。

另外,在孩子有能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上不要指手画脚,给孩子机会练习,让他逐步积累经验。比如:有些事情他的决定可能不是家长心中最好的,但是也并没有那么离谱,这些事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还有,让他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形成选择和后果的闭环。家长一定要忍住,不要帮孩子处理本来应该由他自己承担的后果,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切身的反馈,下次才会有切身体会。

并不是家长盯紧孩子的压力,管理好控制感,他就可以自驱成长了,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把内在动机建立起来,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愿意自己给自己设立挑战,解决挑战。

最容易想到的可能就是给孩子奖励,让她及时获得成就感。其实这样的激励是非常短效的,只要是奖励不再吸引人了,或者任务太困难无法完成了,这样的激励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建立起内在的渴望机制,让孩子理解学习本身是能满足她的内在需求的。

包括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满足归属需求。

1. 自主需求:在孩子面对挑战时,为她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她可以自己选择,这其实就是让孩子有掌控感。

能让她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所付出的努力也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驱使,不是为了获得外在的奖励和夸奖。

2. 胜任需求: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挑战的信心。

这种信心,其实并不是真的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而是一种认为自己把事处理好的感觉。

家长帮助孩子满足这部分需求的时候,不是替孩子完成一些任务让挑战难度降低,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比如,自己的孩子的成绩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你依然可以表达对她努力的认可,引导她更客观看待自己。

3. 归属需求: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和关爱的。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学的时候,喜欢某门课程,并不是这门课的内容有多吸引人,而是这门课的老师关心自己。

自己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才愿意在这门课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样的,当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而不是关心分数时,她就会更愿意付出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得到听书 | 《自驱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