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诡异的皇位继承,是受命于鬼神,还是神秘的“金匮之盟”?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个很有名气的王朝,它历时三百余年,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最繁荣最稳定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便是宋。它的开国创始人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帝王,正是他一手缔造出这个强盛王朝的辉煌,然而赵匡胤仅在五十岁便突然驾崩,说起那段扑朔迷离的死因,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其中既有鬼神之论,又有恶意的谋杀,真可谓是一道跌宕起伏的千古谜题。

图片发自App

一、离奇的死因

关于赵匡胤的死,争执最大的疑点是他死得太突然,太富有传奇色彩,然而其中的细节,遍翻宋代官方史也只能找到寥寥数语: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时年50岁。

怪就怪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任何的死亡情节,也没有死亡原因,能够找到的就只有这几句简短的叙述。

剩下的只有从各种野史中寻求佐证了。众所周知,赵匡胤是个马上天子,在他登基之前,是另一个王朝后周的著名军事统帅。史书记载赵匡胤容貌魁梧,雍容大度,能骑烈马、挽强弓,追随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屡立奇功。

根据以上描述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赵匡胤是个身体健壮、武艺高强、心理素质过硬的中年壮汉。因此基本能排除自然死亡、病死、自杀这三种可能。

图片发自App

二、“斧声烛影”牵出幕后黑手

如果不是正常死亡,那么剩下的可能就是谋杀了。在进一步寻找证据之前,不妨请读者先听一个故事: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个冬夜,宋太祖赵匡胤与胞弟晋王赵光义在宫内喝酒闲聊,估计是这哥俩感情好,经常在一起喝酒,所以宫内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但是今天略微有点不同,因为守在外面的宫人不断从透过窗户的烛影中观察到赵光义起身后退的样子,后来看到另外一条影子,好像是取下悬挂于壁上的玉斧,用力掷在地上,戳得地面“嗵嗵”作响,并且大声说“好好做,好好做……”,当晚五更的时候,赵匡胤死去了,于是赵光义受哥哥遗命在宫中即位称帝,史称宋太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悬案“斧声烛影”的由来。持谋害论观点的朋友多以这段描写来影射赵光义阴谋害兄,虽然来自野史记载,但还是不得不暂时把赵光义列为宋太祖之死的第一犯罪嫌疑人,没办法,全宋朝带有杀人动机的也只有他一个了。

图片发自App

三、继承人的疑惑

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一母同胞的兄弟,根据封建帝制皇位继承的规定(嫡长子继承制),赵光义根本没有当皇帝的条件,所以从常理上推断他是不具备杀人动机的,更不会有篡位的心思(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赵匡胤的实力),至于皇子就更不可能了,那么,究竟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因素能深深威胁到赵匡胤的生命乃至高高在上的皇位呢?

有。这件事就是“金匱之盟”。

或许就是这个打破常规的意外因素改变了大宋朝开国皇位的继承,它像个地雷一样,年复一年地埋藏在某人的心底,一旦炸开,就会飞得四分五裂,直到奏响一幕哀婉的皇室悲歌。

图片发自App

四、金匱之盟

野史记载赵匡胤是个孝子,当皇帝以后对母亲杜太后的态度也是有求必应,从不反驳。

公元961年,皇太后杜氏病故于滋徳殿,享年六十岁。

传说杜太后快要离开人世前,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二儿子赵光义,尤其是他对哥哥行三跪九叩大礼三呼万岁的时候,她认为赵匡胤的江山也有弟弟的一份功劳,于是就把打小对赵光义照顾有加的枢密副使(即副宰相)赵普传到宫里,并对他说:“我快要死了,临走之前有几句话要跟皇上交代,烦劳你执笔把它记下来。”

赵匡胤早已哭成泪人一般,杜氏却问他:“知道你是怎么得的天下吗?”赵匡胤脑中一片茫然。杜氏略略说了几句,突然话锋一转,“你和光义都是我的骨肉,兄弟一体,望你千秋以后要传位于他,能立长君是国家的福祉,社稷的福祉。”听了这话,赵匡胤惊呆了,他看了看赵普,又瞧瞧奄奄一息的太后,违心地答应了。杜氏又对赵普道:“今天说的这些话你要仔细记录下来,永远不能违背。”于是赵普将这份遗言写成誓书,藏在金匱里,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管。

这便是金匱之盟。

图片发自App

五、真神启示录

后人已不知究竟有无金匱之盟,倘非空穴来风,赵光义当然会为自己讨个说法,既然哥哥不守承诺,弟弟把它拿回来又有何错呢?

事情进行到这里,赵光义的嫌疑是越来越大了。

有本杂史《续湘山野录》里记载:赵匡胤年轻时遇到过一个道士,当时他家还很穷,但是和尚准确地预测出陈桥兵变和他登基做皇帝的日子,所以对这个和尚很是迷信。但是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道士就不见了,直到他临死前道士才又出现,这次,道士对赵匡胤说:“如果在今年癸丑夜,天气晴朗,你就能再活十二年;如果天气很坏,你必死无疑。”

到了这天黑夜,天色骤变,大雪夹着冰雹降在皇宫,赵匡胤便召来弟弟光义,屏退杂人,两人在宫中喝酒,以后便发生了斧声烛影之事。

另外一种说法是:赵匡胤曾经请过一个专卜人吉凶未来的道士,此人认识来自天上的黑杀将军,是玉皇大帝的辅佐,赵匡胤命道士在宫里请神,为自己占卜吉凶祸福。斋坛设好后,黑杀将军果然按时来到,只说了两句话:“天上宫阙已成,玉锁已开,晋王有仁心。”意思是赵匡胤就要升天,应传位给晋王,再问已无声息。赵匡胤遂召见赵光义,后面的发生的故事自然又是斧声烛影了。

图片发自App

六、兄弟离心的蛛丝马迹

既然已知赵光义是太祖之死的最大嫌疑人,我们便紧跟这个足迹进一步追寻证据,看看从现有的史料中还能找到些什么。

根据宋史记录,在此之前确实发生过一些不寻常的事:首先是权倾朝野的赵普被拿下,这在当时来看,表面是赵普与太祖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实则是破坏了赵普与赵光义之间形成的政治联盟,还有一点,赵普也是金匱之盟的见证人之一;其次是“三幸光美府”事件,光美即赵匡胤的三弟,从太祖三次登门不难发现,他是有心要栽培三弟,作用嘛当然只有一个,就是牵制赵光义,不让他一人独大;三是不断把皇长子德昭、次子德芳推向政治舞台,锤炼他们的治国能力。

综合以上三点看,赵匡胤确实对赵光义早有防备,兄弟离心的结论可以坐实。但他的疏漏在于,料想不到一向温和善良的二弟会对他痛下杀手 ,这位已经是万人之上的亲弟弟居然早已不甘寂寞于一人之下的地位了。

图片发自App

七、结论

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赵光义就是谋害太祖的元凶,但是他始终难逃历史的嫌疑,并且可能永远地把这口黑锅背下去。无论赵光义获取皇位的手段是否正当,无论赵匡胤是否死于兄弟之手,历史已经翻过这一页,留给现世的将是永恒不变的思考与争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上最诡异的皇位继承,是受命于鬼神,还是神秘的“金匮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