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于黏人,怎么办?

图片发自App

问题:

亚楠,你家仔仔跟我家差不多大,非常欣赏你面对孩子的超级耐心啊。我家娃看见我就非要拉着我跟她一起玩,越是我忙的时候,她就越是粘着我,跟她说妈妈正工作一会儿在陪你,跑过去两分钟又过来,不停的让你看让你回应,一刻也不停,这个时候我就很烦躁。安排的事情做不完,我心情就很低落,有情绪。

解答:

亲爱的,其实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也经常会遇到孩子的这种做法,归根结底是在寻求家长的关注,当她感觉到家长只注意自己的事情,而忽略她的存在,没有先满足她的情感需求,陪她玩耍,和她共情,从心灵滋养来讲,陪伴的滋养得不到满足,宝贝此时的心里感受无疑是--妈妈的工作比我重要,妈妈爱工作胜于爱我。

为了证明她的心理预言,宝贝会不断的来骚扰你,做法就是通过各种可以吸引你注意力的方法进行干扰,从她感兴趣的东西,到哇哇大哭最后甚至是不惜让你发怒,但她却也满足于这种情感的链接。尽管会受伤,但是她觉得自己终于被妈妈看见了,而没被看到的时候,她感觉不到这种爱,只是一种无情的割断。

如果此时,妈妈能意识到她情绪冰山下的内在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陪伴,然后再去做自己的事情,或许这种所谓的争宠吃醋的情绪会得到安抚,孩子会否认自己之前的推断。

而若母亲此时粗暴的回绝甚至冷语相向,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心理预言得到了验证,落寞孤单会向她席卷。于是她会寻求更多的关注,来推翻这种心理预期。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矛盾而纠结的心理。

因为这时的孩子跟母亲之间是一个二元世界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中,她永远觉得妈妈对她是好的,即使有出现不好的状况,她也会有意把这种不好投射到第3个人,比如说父亲,或者其他重要陪伴人的身上。所以她需要不断的推翻和验证,在这种无比纠结中让自己的安全感,不断接受检验。

反过来想,如果我们是此时的孩子,心里一定仿佛正在被1万辆马车碾压和无视。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一是被看见,二是被同理,三是满足她的安全感和陪伴感。

我记得之前在正面管教的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在模拟这个案例的情景时,是由两位家长在那里聊天,而其中一位家长的孩子过来说,妈妈你看我画的画漂亮吗?妈妈无动于衷,过一会她又来说,妈妈,你看我做的串珠好看吗?妈妈说你先去玩,妈妈跟阿姨说会话。于是孩子又轻轻地走了,等到第3次孩子大哭着说,妈妈妈妈你看我这东西老做不好,我不玩了!她此时的哇哇大哭让母亲在她的朋友面前非常的没有面子,于是最后的结果是母亲暴怒,孩子痛哭。

面对这个两败的结局,当时作为双方体验者的孩子和家长他们都提到了自己的无奈和心碎,被无视的寂寞,另外一个则是不断的被打扰时的焦躁和不安。

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以下解决方案:

第1步,平时要跟孩子做好心理链接,让她得到充分的陪伴,以此滋养孩子内心那株象征安全感的小苗。妈妈平时的耐心陪伴越多,孩子的安全感越强,长大之后她的分离焦虑就越没那么严重。因为她始终确信妈妈随时随地都会在那里等着她,爱着她,而若这种心理滋养的基础没有那么牢固,那么她就会不断的去确认,这份安全感和爱的链接,如同案例中那个不断来骚扰妈妈的小孩。

第2步,可以利用正面管教中的一些工具,比如提前约定或是家庭会议再或者有限选择。

提前约定:平时跟孩子做一些约定,比如妈妈在工作时,就像宝贝玩耍时的心情,我们都会介意彼此的突然打扰。如果妈妈做完了事情一定会去陪你玩,然后,妈妈需要的时间大概是多少,把这些都提前感知孩子。

家庭会议的工具是可以把这几样事情放在家庭会议上,和孩子当着家人的面儿一起来商讨解决这件事情的办法,家庭会议通常适合于5岁左右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意见被充分尊重。同时让他体会到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必须做的重要事项,并不是自己的意愿就要第一时刻被满足。

有限选择则主要针对小月龄的孩子,如果妈妈确实需要紧急去忙些自己的事情,那么可以建议孩子先去玩自己喜欢的车车,玩具或是先去画画、做手工,以孩子的兴趣为准。同时跟她设定好时间,明确到了这个时间闹钟响了,妈妈就一定会来陪伴你,然后妈妈就要说到做到。

上面这些办法你不妨先试一下,有问题咱们再随时沟通,一定要记住耐心的去倾听孩子,先去尊重同理她的情绪,然后再去说明你的理由。

解答第二部分,因版面有限,明天附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过于黏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