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养在路上:懒妈妈旅行育儿系列1——坚守友情的约定

导语:美国社会科学家尼古拉斯和詹姆斯弗勒,通过研究“朋友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指出“我们平均有80%的觉醒时间是和朋友一起度过的。”

关于友情,父母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启蒙才是好的?

美国心理学家赛尔曼曾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听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的同伴就是自己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儿童逐渐懂得忠诚、理解、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他们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时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




宸哥有一个幼儿园时期的好朋友——曦。

幼儿园毕业那年,由于曦爸工作的缘故,举家搬迁到上海,两个小朋友依依不舍,抱头痛哭好几回。

两位妈妈看着心酸,曦妈说:“好内疚,硬生生把他俩分开了。”

临行前,两位妈妈答应孩子,此后每年,一定创造条件,至少让他俩相聚一回。

他们也商量着,将来要努力考入同一所大学……

今年,是他们别后的第四年。

我们来赶赴“每年一聚”的约定。

坐标:杭州。


跟谁玩,比去哪玩,玩什么更重要

为了与好朋友见面,宸哥提前做了准备:

1.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礼物;

2.宸哥说:“浙江大学是全国排名第5的大学,我想和曦一起去看看;如果天气好,我们还可以去西湖逛逛,看看人民币里的风景、诗人名句中的风景……”

于是,我们把酒店定在了毗邻西湖与浙江玉泉校区的学院路。

3.我们去酒店餐厅吃早餐,他选了面对着落地玻璃窗的位子,外面正好是酒店大堂的入口,以便能第一时间看到好朋友到来;

4.眼看着雨越下越大,我说:“现在怎么办?”

“有什么关系呢?我俩就是在酒店也能玩一天,跟谁玩,比去哪玩,玩什么更重要。”

见面时,两个小朋友激动地拥抱、交换礼物过后,曦说:“雨这么大,就在酒店玩吧?我把你送的礼物现拆了,咱们一起下几局?”

宸哥儿得意地冲我眨眼,好像在说:看吧,我都说了不必焦虑。


感悟】

10岁孩子对友情的定义——跟谁玩,比去哪玩,玩什么更重要!

10岁孩子的独立能力——只要你足够信任并放手,他能解决旅行途中的大多数问题。

幼年的友情真挚可贵,却也脆弱易碎,父母要当好桥梁,让孩子学会珍惜

实际上,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我和曦妈曾经也质疑过,这段幼年时期的友情,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而渐行渐远。

但是,我们都坚定一点:只要孩子还有意愿彼此联系,互相亲近。我们一定尽全力架设好中间的桥梁。

第一年,我陪着孩子去上海,当他们在机场兴奋地穿过人群,冲向对方时,我知道,我们做对了;

第二年,曦妈陪着孩子回福州看我们,他们互相交换礼物,交流读书心得……分别时,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每一年短聚后又分离,我和曦妈都更坚信孩子的友情会像烈酒,越陈越香。




《名贤集》:居必择邻,交必良友

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兰芝之房,久而自芳,与恶人往,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诚然。

和谁在一起很重要,幼儿性格尚未定型,择友尤其重要。

孩子年幼时,父母需要为其提供正确的引导,过滤一些对孩子有不良影响的玩伴。

良友,值得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正的教养在路上:懒妈妈旅行育儿系列1——坚守友情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