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场事|“慢”,有时候挺好的

力场事|“慢”,有时候挺好的

今天是周六,累透了的V哥,把所有事儿都放慢了下来:

  • 慢慢起床。平时是六点半,今天八点起来,真是身心舒坦。
  • 慢慢热身。平时是5分钟出门,今天以树懒的速度,15分钟,吃个早餐再出门。
  • 慢慢开工。今天还是要加班,不过把时间调到10点。所以,可以慢慢到岗,喝杯茶,再开工。
  • 慢慢睡个午觉,再开始码字。以前都是每天晚上写文,干日更。今天调到下午发文,慢慢来。

既然各种慢,也写下“慢”的好处。


举个栗子: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咸丰仓皇逃亡。在此期间,咸丰降旨,要曾国藩速派鲍超部霆军保卫京师。

接到旨意后,曾国藩和胡林翼感到进退两难,派鲍超去吧,这边与太平军力量均衡的格局将被打破,太平军极可能乘虚进攻。不派部队去吧,又会背一个“抗旨”的罪名。

据说,是李鸿章拿出了最终主意——“不必北上勤王!”

为什么?李鸿章分析:

“我大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区区几个洋人就想灭我大清,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些洋人不远万里,来到我中华大地,无非是想多要一些好处罢了。

如今他们攻打我们的京师,也不过是借战争给皇帝施加压力,多占一些便宜罢了。如果他们真想亡我大清,从京城到承德,几天之内便可。等我们从千里之外的安徽赶过去勤王,大清早就亡国了。”

李鸿章这番分析独特、合情合理。可作为战略方向。

但是第二个问题接踵而来,技术上怎么操作?皇帝圣旨北上勤王,总不能置之不理吧。

这时候,慢招出来了!

李鸿章回答道:“如今京城有恭亲王坐镇,他一定能与洋人讲和,所以大清出不来乱子,咱们只需要干一件事情即可——拖。“

具体就是: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五日,曾国藩给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大意是:

我已经命令湘军北上,但是勤王事关重大,我怕手下人干不好,为此我想请示一下当今圣上,是否在我和胡林翼之中,选一个人带兵入京?

从安徽祁县到河北承德,邮差即使跑断了腿,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等看到曾国藩的奏折后,咸丰皇帝刚想下旨——“谁来都行,赶紧的”,就在这个时候,北京恭亲王的折子也到了——“已经和洋人达成和议,不日敌就会退出紫禁城。”

当看见这封奏折后,咸丰皇帝的心彻底放下来了,他立刻重新给曾国藩下旨:“已和洋人议和,湘军不必勤王。”由于回去也需要半个月,等曾国藩看到这封奏折的时候,已经是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了。

至此,慢字诀,算是圆满结局了!


小结:

  • 遇事不要急。急很容易出错,起码兼顾不周。
  • 做决策,要从大处着眼,所谓“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司情”都要看,要经常看大报纸,大新闻,才能够拿出小处的关键点。或者说,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动手。
  • 战略对了,才能够讲技术问题。李鸿章对“必能议和”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够讲后面的技术问题。否则,就是乱臣贼子了!
  • 慢,要用到恰到好处上。不是不为,而是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达到一定正能量的目的。比如,现在很多老板明着暗着要求下面不按规矩来(违规办业务)。如果这些下属能聪明地采取“慢字诀”“拖字诀”——拖着不办的,现在就逃过一劫;而当时迫于形势照办的,好点的在做检讨,糟糕的连人都“进去了”。

ChangeLog

  • 利益声明:本人持有LC、KEY、FTN,以上不作为投资建议。有事没事加微 daytangwu 互撩。
  • 想玩力场从这里进http://lichang.io/invite?code=ZB7o ,V哥在力场等你。
  • 2018-05-09创建,2019-12-7修改,首发力场,其他平台为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力场事|“慢”,有时候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