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视角——结构化学习

    省级名师培训中,上海吴玉国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有关结构化学习的讲座,结构化学习于我而言,既是一种看待数学学科教学的新视角,也是一种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指导。再次回顾讲座内容,简单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考 :

      一、课前,理解教材、了解学情,把握好教学起点。

    (一)如何理解教材

      结构化学习的内容,是一个具有自然意义单元的整体,是教育赋予学习的一种基本结构存在。学材开发前,教师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思考。

      1. 以宏观的视角来认识教材让我们得以回归知识的“全貌”,看见知识发生的全过程,明白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教师在整体关联理解知识的大概念教学思维指导下,可以更好地贯通理解教材编写逻辑、教材安排内容、教材教育原理、教材应用技术以及教材创造空间。

      2. 中观分析是从与单元内其他内容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本单元知识所匹配的数学思想及关键能力角度进行分析,教师需要考虑: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材和学习活动充分感受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习得相应数学关键能力,从而在学习本课时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可以更好地、自主地投入到对知识的学习中去。同时让这一能力辐射到之后的单元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微观分析: 课中设计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学习过程呢?在课堂中如何通过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思维,又如何让学生经历思考推理的过程呢?这便是微观分析。

    (二)如何了解学情

      对于学生先有经验的了解,除了结合以上教材分析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可能性的客体评估外;更重要的是结合本课内容科学设计前测单,从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先有经验,这样得出的分析结果会更加真实。

      二、课中,明确任务、明白目标,推动深度学习。

      真正的课堂,教师一定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先有经验的。

(一)连续环节的充分尊重,自然进入新知的探究

(二)关联环节的经历迁移,促进知识的深层理解

(三)循环环节的延伸发展,关注思辨能力的萌芽

      这样前瞻后续、层层递进的设计就比较好地实现了结构化学习“连续、关联、循环上升”的目的。

      三、课后,学会分析、科学评价,促进教学反思。

      总之,结构化学习是立足学生学习研究、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瞻性教学改革,勇于尝试,未来可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种新视角——结构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