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诗,那些人

那些诗,那些人

荷子/文



《毛诗序》有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不能解读,一解读,就失去了诗的味道,就像书,只能慢慢品味,一解释了,就落入下层境界;

偏偏有很多人借着一首诗,讲啊、讲啊,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都能嵌入诗境、诗情、诗意,真正读诗的人从来不喜欢看别人的解释,一听解释,就没了诗的味道!更有甚者,把诗人的生平又加入进来,以凑字数,实在令人尴尬至极;

威廉·莎士比亚有句名言,“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如此观点;

就像那些一生致力于红学的研究者们,一辈子也就是《红楼梦》救了其为文生涯了;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近代词人、学者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也提过如此主张,“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有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中文之博大精深;

作为一个诗人,有时候一首诗只是刹那间的灵感,灵感到了一定的时候便会如同激流勇进的流水一般奔涌而出,之前所有的思考、积累、沉淀、或者无所事事都是一种酝酿、一种等待,仅此而已;

写作需要天赋,阅读需要沉淀,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很有道理,但是也不一定阅读多了肯定能创造出好的作品,写作是创作,创作尤其需要天赋和灵感,但是喜欢阅读总是能陪伴我们度过孤独寂寥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读诗,在人生有了阅历、坎坷、跌宕之后感触尤为不同,再加上心灵的碰撞和想象力,以自己的灵魂来共鸣诗人之灵魂,才是读诗的上层境界;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走捷径,可是人到中年,你会发现,所有的捷径到头都是误区,再回首,从头再来却已然浪费了太多的时光,那些诗,陪伴我们度过最难熬的人生低谷,当你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却发现前路漫漫时,要记得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恍然之间,是不是心中已然豁然开朗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诗,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