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深度适配网络(DAN)

这周五下午约见了机器学习和迁移学习大牛、清华大学的龙明盛老师。老师为人非常nice,思维敏捷,非常健谈!一不留神就谈了1个多小时,意犹未尽,学到了很多东西!龙明盛老师在博士期间(去年博士毕业)发表的文章几乎全部是A类顶会,他在学期间与世界知名学者杨强、Philip S. Yu及Michael I. Jordan多次合作,让我非常膜拜!这次介绍他在ICML-15上提出的深度适配网络。

深度适配网络(Deep Adaptation Netowrk,DAN)是清华大学龙明盛提出来的深度迁移学习方法,最初发表于2015年的机器学习领域顶级会议ICML上。DAN解决的也是迁移学习和机器学习中经典的domain adaptation问题,只不过是以深度网络为载体来进行适配迁移。DAN是深度迁移学习领域的代表性工作,被UC Berkeley、HKUST等世界知名大学不断引用。杨强老师对DAN的评价很高,在Google Scholar上也有着很高的引用量,可以被看作是深度迁移学习领域的经典文章。值得注意的是DAN文章的最后一位作者是Michael I. Jordan,机器学习领域的泰山北斗。所以这篇文章的含金量非常的大。

背景

继Jason Yosinski在2014年的NIPS上的《How transferable are features in deep neural networks?》探讨了深度神经网络的可迁移性以后,有一大批工作就开始实际地进行深度迁移学习。我们简要回顾一下Jason工作的重要结论:对于一个深度网络,随着网络层数的加深,网络越来越依赖于特定任务;而浅层相对来说只是学习一个大概的特征。不同任务的网络中,浅层的特征基本是通用的。这就启发我们,如果要适配一个网络,重点是要适配高层——那些task-specific的层。

适配高层网络的代表性工作是Eric Tzeng等人在2014年发在arXiv上的《Deep domain confusion: maximizing for domain invariance》(至今没找到到底发在哪了)。这篇文章针对于预训练的AlexNet(8层)网络,在第7层(也就是feature层,softmax的上一层)加入了MMD距离来减小source和target之间的差异。这个方法简称为DDC。这篇文章概括一点说,就是适配了最高层网络,只有一层。那么,是否只适配这一层就够了呢?

介绍

DAN是在DD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很好地解决了DDC的两个问题:

  1. DDC只适配了一层网络,可能还是不够,因为Jason的工作中已经明确指出不同层都是可以迁移的。所以DAN就多适配几层;

  2. DDC是用了单一核的MMD,单一固定的核可能不是最优的核。DAN用了多核的MMD(MK-MMD),效果比DDC更好。

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