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焦虑,就是因为你没有学习临界知识

好友燕子是朋友圈的学习达人,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她,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朋友们周末约她时,她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所学课程涉及时间管理、商务谈判、沟通演讲,职场礼仪,最近还去学了编程课,我们都戏称她是“知识付费的引擎”。


可是,昨天,她却打电话过来说自己很焦虑。


为什么一个每天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的人,却会焦虑呢?


《得到》讲书人,被罗振宇称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的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中写到:这些看似努力的人是掉进追逐技术效率的圈套,要想从焦虑中解脱,必须提高认知的效率,要提高认知的效率就要学习临界知识。

01. 为什么越学习越焦虑

 

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家都像超级大国搞军备竞赛一样,看到别人学习什么,自己也想学。


大家都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要报情商课。


这本书,最近很火,我也要看。


隔壁小王在学向上管理,怪不得他跟领导关系那么融洽,我也要学。


听说小李学了Python,几分钟就可以干别人一天的活,成功吸引了大领导的关注,这个必须报…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我们学习了这些,虽然可以对工作驾轻就熟,但是还会有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到时候,还是需要看更多的书,报更多的班来应对新的问题,这样学习就成了无底洞,想起来就会焦虑。


因为我们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这些所谓的学习仅仅是针对具体的场景或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但是知识是层出不穷的。


古语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就导致,越是提高学习效率,要学的东西越多,学不完就陷入焦虑。


就像一个老鼠在一个旋转的赛道中奔跑,看似跑得飞快,却在原地踏步,这就是是所谓的“老鼠赛道”。


陷入“老鼠赛道”的本质原因就是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所有努力都在针对具体的场景,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02为什么要提升认知深度

作者告诉我们,提高认知深度,提升认知的效率,才能掌握底层规律,打开“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的模式。


《教父》中有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


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国人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中日之间的武器差异、国力差距上,对前景忧心忡忡,毛泽东主席却进行了深度分析。


他透过两国国力差距、军事实力差距的表面现象,发现了中日之间战争的底层规律:中日战争的底层规律——中国战略空间的广阔与日本需要速战速决之间的矛盾。


随后,战略性地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大大扭转了积贫积弱的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

可见把目光集中在表面,只会看到自身的问题,被问题困住,通过深度思考,就能转换视角,找到潜在的优势。在生死攸关是时刻,深度认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依稀记得2011年的“千团大战”,当时,团购业务几乎已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一时间,团购网站的数量超过了5000家。

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其他网站投入重金进行广告战时,美团的王兴却认为团购成功的关键是: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把别人做广告的钱,投入到系统开发和效率提升中去。

最终,美团最终在大战中脱颖而出,王兴的成功与其说是他站在了风口,倒不如说是他的深度思考能力。

 

著名游戏公司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说:我认为未来30年能做到百亿美元公司的CEO都是科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他们的思考能力足够深,优势很明显。

可见,提升认知深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受细枝末节的影响,集中力量办大事。


03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


既然深度认知这么重要,那深度认知从何而来,作者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深度认知,就要学些临界知识。



书中告诉我们,我们一生学的知识分三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公共基础课,针对的是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谈判等执行层面的技能。


第二个级别是专业必修课,针对的我们在某个领域内系统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第三个级别的课程,就是临界知识,它针对的认知事物底层结构和规律的能力。


因为临界知识经过广泛长期的验证,具有普遍的知道意义和应用价值,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所以临界知识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


我认为作者在书中讲的临界知识,其实就是通识教育中的通识,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Arts Education”翻译过来的,在台湾翻译成博雅教育,是跟把知识割裂开来的专业教育教育理念相对的一种教育理念。


美国作家法礼德.札卡瑞亚在《为博雅教育辩护》中说,博雅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高高在上的贵族,而是为了把大家培养成能够在各种场合下游刃自如的通才和通人。


中国古代也有“君子不器”、“博览古今为通人”等说法,可见通识教育源远流长。


李善友教授在斯坦福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曾旁听过张首晟教授的一堂课,这堂课是一个思想实验,主题是“2012信封的背后”。


假设世界末日就要到来,诺亚方舟上只能带一对动物和一个信封总结人类所有的知识,要求写出极简的东西,你会写下什么?


张首晟教授给出的答案是:8条重要学科的重要内容,比如:哲学领域中的原子论,数学领域中的欧式几何,生物学领域中的自然选择,经济学领域中的看不见的手,政治学领域中的“人人生而平等”…


这些内容反映的都是某一领域的基本规律,是各个学科基础理念,是可以四两拨千斤的临界知识。


可见临界知识的重要性!


那如何学习临界知识呢?


1. 反思

前面我们提到学习不是知识量的累积,而是认知深度的提升。而反思就是提升认知深度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想要成为肌肉男就要进行力量训练,想要让自己思想有深度,就要锻炼思考的肌肉,也就是要进行反思。


提升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持续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他人经历和书籍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通过反思使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我们读书时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就是最好的书,每天解读自己的生活,就会有建设性的启发


(3)培养写反思日历的习惯,每天把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思考写下来,并把遇到的事情进行分类思考,就能督促自己主动思考


2.以教为学

我们经常说教是最好的学,因为,教别人才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问题,也会增强我们对问题的理解,让自己的见解更丰富和全面,同时,教别人也是建立长期记忆的好方法。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建立在更高心理表征上的练习。


所谓心理表征,就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比如,下象棋时,一个新手看到的是割裂开来的棋子,而围棋大师看到的是走势和可能的策略。


把基本核心知识拆分进行练习,再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单元,并在各知识单元间,构建认知框架,是刻意练习的内在要求。



所以,不停的学习还焦虑的原因在于把学习局限在提高技术的效率上,而不是提升认知的深度,学习临界知识可以提升认识的深度,从而使你学到的知识可以发生迁移,就像掌握了杠杆原理一样,可以撬动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更有能量。



《好好学习》中,针对临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学习的行动指南。


逻辑思维首席执行官脱不花说,这本书是一个重毒学习者为识别茫茫人海中的同类而打造的一个信物、传递的一个暗号。因为只有那希望热衷研究学习方法的人。才会理解“临界”这一宝贵概念的价值。


我建议所有爱学习的人都读一读这本书,他会让你领略临界知识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这么焦虑,就是因为你没有学习临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