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2——补法和泻法的应用

(原文)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帝曰:候气奈何?岐伯曰: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解读)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黄帝说:不足之虚证如何用补法?

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岐伯说:首先用手抚摸该穴位,然后以指按压穴位,再用手指按穴位周围肌肤,进而用手指弹其穴位,令脉络张开,左手按闭孔穴,不让正气外泄。

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进针方法是在病人呼气将尽时进针,静候其气,稍久留针,以得气为目的。

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进针候气,要像等待贵客时一样,不记时间早晚,当得气时,要好好守护,等病人吸气时拔出其针,那么气就不会外泄了出针之后,应该在其孔穴上揉按,使针孔关闭,真气存在其中,大经之气留于营卫而不泄,这称为补。

帝曰:候气奈何?黄帝说:对邪气应该如何诊候呢?

岐伯曰: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岐伯说:当邪气从络脉进入经脉时,会留舍于血脉之中,这时邪正相争,或寒或温,真邪尚没能相合,所以脉气波动,时来时去,忽起忽伏,没有定处。

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所以说诊得邪气方来,一定要按而止之,阻止它的发展,用针泻之,但不要正当邪气冲突时用泻法。

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因为真气就是经脉之气,邪气冲突,真气大虚,这时用泻法,反使经气大虚,所以说气虚的时候不可用泻,就是指这个而说。

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因此,诊候邪气而不能审慎,当大邪之气已经过去而用泻法,则反而会使真气虚脱,真气虚脱则很难恢复,而邪气愈加严重,病也会更重。

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所以说,邪气已经随经而去,不再用泻法,就是指这个而说。阻止邪气,使用泻法,是间不容发的事情,须等邪气刚到的时候,随即下针去泻,在邪至之前,或在邪去之后用泻法,都是很不适时的,不仅不能去邪,反会使血气受伤,病就更难退了。

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所以说,懂得用针的,如同拨动弩机一样,机智灵活,不善于用针的,就好像敲击木椎,愚钝不灵。所以说,识得机宜的,一霎那时毫不迟疑,不知机宜的,纵然时机已经到了,也不会下针,就是指这个而说。

今天学习了补法和泻法的应用。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黄帝内经》素问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2——补法和泻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