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啊:急救员的28场笑泪尖峰时刻》作者: [英]杰克·琼斯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422]

。。原作名: Can You Hear Me?

。。ISBN: 9787547743522

。。内容简介。。

院前急救的世界,是街头突发心脏停搏时的分秒必争,是午夜把坠落者抬出迷宫般的工地,是在六平方米的斗室里现场接生并紧急救治无呼吸新生儿(还要应付只会添乱的准爸爸);

也是反复给执拗的病人讲解吃止疼片无害,被情绪激动的精神障碍患者刁难、咒骂乃至殴打;甚至还有调度的奇怪分诊和流程中的制度性荒诞……

朝九晚五的办公室职员,为何转投了这个路上行当,不分昼夜地拼命?这份职业又给人怎样的纷繁经历和内心体验?文字间洋溢“笑气”,伦敦纤毫毕现——英国医疗系统竟是培养作家的摇篮?


。。作者简介。。

作者

杰克·琼斯( Jake Jones),笔名。高级院前急救医士,服务于英国国民保健服务(NHS)急救系统,在该领域一线有超过十年的丰富经验 。

译者

高天羽,笔名“红猪”,长期任《环球科学》杂志与果壳网翻译,出版译作数十种,如《世界为何存在》《恶的科学》《神经的逻辑》《脑子不会好好睡》《打开一颗心》《刀锋人生》等。


。。短评。。

#

很多无法自理的病人还是很要脸的。倒是那个赖在急救车上索要吗啡女士让我开了眼--索要不成就直接在车上尿尿。「没有剧烈的倒气,也没有滚落在地。她只是吸了一口气——就再也没吸第二口。 离我进门还不到三分钟。生命之光熄灭的时刻总是令人震惊。病人吐出最后一口气,然后就再无气息。病人失去了能量,就像电器被拔了电线。这是身体终于认输了。这对于旁人也是当头一棒。虽然我每次都料到它的到来,但它每次又都来得太快。这种事总是嫌快的。」

#

救护过程的人间百态

#

打开书之前,我幻想的是,急救现场的各种糗事,让再严肃的人都绷不住笑的那种。可通篇下来,这种感觉并不存在——笑也的确有,但绝大多数的笑中带泪,说是苦笑也不为过。在作者的笔下,更多的则是面对那些有着“独特”境遇的病人们。其中,有躺在排泄物内不知所措的独居老人,有晕厥在球场上而面如死灰的踢球者,有躲在超市厕所里只顾过瘾而被困的大胖子,有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就直接在救护车上脱裤子撒尿的妇女……他们或许原本就生活在尊严欠奉的环境中,也有人是因为在疾病面前无法时时刻刻保持尊严,读书的过程中,你甚至能感受到酸腐、恶臭、令人窒息的味道扑面而来,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着,试图通过努力,让一些人得以延续生命。

#

英国的NHS好像不光盘剥了公立医院的医生啊……急救员的工作显然没有心外科(《打开一颗心》)、妇产科(《疼痛难免》)或者神经内科(???《豪斯医生》)医生们的工作来得有戏剧性,好看的是琐碎的日常中忽然过来的生死,强压下去的感动或悲伤,以及英国人那种暗戳戳的黑色幽默。

#

在这个阶层固化的现代世界,竟然还有一股力量,会驱使着人类,在发现别人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出手干预,为陌生人出一份力。而我们的这份兼具挫败和回报并使人筋疲力尽的工作,也不过是一种形式,实现着这样一股冲动:回应他人的呼救,帮他人远离危险,将他们送到一个可以治疗、康复的地方。如果异地而处,这肯定也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想要得到的待遇。

引自 终 章 335

#

在关于防护装备的实际讨论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我们到底期待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承担多大的风险?一线医务人员就应该自愿承受任何高于大众的感染风险吗?如果应该的话,又该高出多少,以及为什么?当政府声明他们对防护装备的级别很满意,叫我们放心时,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分析是否纳入了某些“合理”的额外风险?甚至这样的风险有多大,他们究竟有讨论过吗? 在工作环境中,对于个人防护装备的最低要求,难道不是把工作相关的风险减少到微乎其微吗?换言之,每天要接触多名新冠病人的临床医师和护工,并不应该比一个坐在办公桌前不必面对病人的管理者更容易感染病毒。但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个,又为什么要把身体较弱的同行调离直接面对病人的岗位?这无疑是默认了对我们的防护并不充分。

引自 XXVIII 一种新疾病改变了急救员的职业生活 320

#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会是一本跟《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一样黑色幽默的科普科普,毕竟它们都是来自英国NHS医疗现场的医护人员救人狗命的第一视角记述和吐槽。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没找到幽默,倒是找到了不少有良心的社畜打工人可以极度共情的心路历程——如果你是一个社畜打工人、为了让这个糟糕的世界变好哪怕一点点而坚持做着狗血、无意义、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狗屁工作,一面每天拷问自己“我真的做得到吗?”“我为什么还不辞职?”“我为什么要这样投入远大于产出地为了芝麻绿豆点钱承担远大于收入的风险、代价和道德困境?”,一面起早贪黑地挣扎着像拖一条死狗一样拖着瘫软如泥的自己工作和生活,那么这本书就是写给你看的。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Can you hear me?直译为“你能听见我说话吗?”中文版译为《救命啊》,还挺妙的。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作为一个救护车急救人员,每天早上四点半上班、不是在抢救在家里上diao的青年、就是在超市的厕所里把过量XD而窒息在自己肥肉里的胖子从马桶上拖下来抢救,或者在呕吐物里给心脏停搏的老太太心肺复苏、从病人的尿液里抢救自己从家里带的午饭,偶尔还要被狂躁发作的病人暴揍、而JC和上司都摇摇头说被揍了也是白揍。

这年头书的腰封一般让我摇头,不是xxx名人极力推荐、就是xxxx奖获得。这本书的腰封倒是让我会心一笑——“急救如同开盲盒:是救人一命,还是只想自己大喊救命?”这句话确实很好地总结了这本书的内容,因为作者确实就是一边在麻利而伟大地努力救人性命,一边在心里大喊救命。

医疗是一份特殊的工作。因为那些选择了照护他人为第一使命的人最容易忘记自己也是需要照护的。忙于救死扶伤的人最容易忘记自己也需要哀嚎。医疗工作的逻辑原本就是把他人的需求优先排序,这就需要从业者暂时忘记自己的需要——这也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忙于救死扶伤的时候却忘记了自己的心里也在流血、甚至就快伤重不治。而这个世界又总是如此C蛋,喜欢从愿意为他人牺牲的好人身上吸血。体制更是这样,欺软怕硬,别人明明是剜下自己身上一块肉来救人、它却摁着这俩人要分一杯羹。

我特别喜欢本书作者的诚实。他很诚恳地分享了看似英雄的自己表面上冷静自持、专业过硬,内心却始终涌动着“把性命交给像我这样的家伙真的可以吗?”的imposter syndrome冒充者综合征的声音。急救员是冲在社会矛盾交织暴露的第一线应对人员——枪战、刀砍、贫穷、孤独死、精神问题——想要救死扶伤、却能力有限,这些社会问题神仙都没辙,自己有菩萨心、却没那个神奇法力,只能在共情中痛苦,成为一个努力坚持着做点什么却时常徒劳无功的miserable misanthrope悲观的厌世者。

这样的特质其实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尤其是那些打动我们的人。比如陶勇、比如罗翔。又比如普普通通的我们自己。

罗翔说,做你该做的事情、并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我们这群人都一样,良心太重、共情太深、不够狠毒而无法改变世界的残酷,却还傻乎乎地在这人间挣扎,蹉跎一生。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救命啊:急救员的28场笑泪尖峰时刻》作者: [英]杰克·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