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套装 有感语录

r:有些事可能确实需要帮忙,但你如果没有智慧和善巧的方法,就可能帮不上忙或者帮倒忙。

r:师父一定是抽空用善巧的语言与他交流


a需要有“口”语言,有“肢体”语言,“视听”语言等,包括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语言,读懂语言和让别人读懂自己的语言都是一门学问


r:不管怎么样,我们依然要学会化解自己心里随时随地涌现出来的不好的念头、想法,只有好好修意,我们才能好好说话,好好做事。

i:学一套方法,化解不好的情绪,预防做错事

a:每一次起心动念都思量,“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不会去那里”,负面情绪对自己不好,所以不要去


r: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i:快乐的方式有很多,但先要明白自己的价值



r: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而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


r: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i:知足者常乐



r:如果没有正思维,就会每天焦躁、抱怨、无所事事,最终陷入生活的黑暗。

i:正念就会有奇迹


r:只有让善念持久、稳定、有力,才能拥有稳定的幸福与快乐。



r:很多时候,我们的苦恼就是看不清事情背后的原因,拿自己惯常的知见来判断、衡量人、事、物的是与非导致的,更可悲的是我们还不自知。

i:着像了,就不是本来面目了

a:《教父》说一眼看到本质和一辈子看不到本质,必定是不一样的人生


r:更加客观地去观察和体会周围的人、事、物


r:高调低调,看胸襟;大事小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把握;是得是舍,看欲望;成败得失,看坚持;淡然释然,看心情;是非曲直,看度量。

r:心小,小事则大;心大,大事则小。大其心,容天下之事;虚其心,赏天下之美;潜其心,究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r:内心不起烦恼是真正的消业


r:我们忘了每一个性格的背后都有因果,每一个缺点的背后都是苦难。


r:其实,赞叹别人是很便宜的,别人需要鼓励了,你赞叹他一下,让他获得利益,这本来就是一种布施。


r:菩萨真正对我们的帮助是让我们先懂得要去正确认识和了解事物的真相。


r:修行就是看透世间妄相、烦恼、执着的真面目。

r:烦恼一旦出现,我们的内心就会失去安宁,丧失理性与智慧。

a:亦舒说 红的灯,绿的酒,我看不清,所以我从不在晚上做决定

r:世界上唯一给你带来痛苦的,就是对自我的仰视和执着,所以,人越是拥有,越要谦虚低调。在佛门看来,低调就是要破我执。


r:树叶每天飘落就是随缘,把树叶摘掉就是攀缘

a:随缘 惜缘 不攀缘 就是这么来的


r: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微笑处事;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即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r:自己内心有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标准。善意待人,诚意做事;常保学习的心态,感恩的心情。

r:少说乃至不说无益的话、伤人的话、炫耀的话、骗人的话,多说善意的话、真诚的话、赞美的话、利人的话。


r: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困惑和迷茫的原因就是不能如实认清自己,总是一厢情愿地要求外境,这样就是一直生活在幻想中,所以处处感到矛盾和无力。


r:不要幻想着一下子有大的改变,而是要不放弃每一个小的努力。关键是自己内心要更加有方向、有力量、


r:刻薄的话语、嘲讽的语气、轻蔑的眼神、冷漠的表情、粗鲁的动作、无所谓的态度、嫉妒的心理等,都是无形的刀剑,在别人心上划下伤痕。


r:过得没有意义了,要懂得总结、反省主观原因在哪里,客观原因在哪里,然后通过自己内心主观原因的改变,去影响外在客观因素的改变。


r:天赋异禀也罢,资质愚鲁也罢,庸常中人也罢,只要能认清自己是谁,一生光明磊落,不论为人子女或父母、亲朋,无不省身克己,有所担当,在实际生活中老实做人,认真做事,时时向善,虽事业大小有分别,但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福报满满。



r:一念不牢,便有万千苦乐


r:追求人生的快乐没有捷径,却有智慧的大道,善用心者得之。

若真的“求全”了,便没委屈可言


r: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释义: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调伏我们内心的嗔恨,


r:他人的安乐,受益的不光是他人,还包括我们自己。叫作般若正念智慧


r:要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到内心归向之所,须勇于担当,积极修善,方可让内心慈悲、智慧的力量越来越强,人生越来越顺。


r:逆境进修品德,顺境随缘洒脱。顺境、逆境,都是雕琢

r:随着不断地成长、历练,每个人都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更强劲的挑战


r:外在条件的不如意与变化,我们向外求,求得的只是一个虚假的依靠,等到这个“依靠”无常变化时,就会有更大的痛苦。


r:好的环境一般会使人进步,恶的环境一般会使人退步。但一个人有了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之后,他就会凭借环境去成就自己,从而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身份的叠加


r:人活在世界上,顶天立地,身份对人只是一种装饰,是内心自在的一种随缘展现。



r:自己的为人,不是靠别人的毁谤或赞叹决定的。

r:觉得对方不是真心在教我,而是借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r:有人批评是好事,免得太骄傲;若无人挑剔,自己也就没有进步的机会了。

r:不必把取悦所有人作为追求的目标。

随缘,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r:不是为了结果而努力,要为了这个过程而坚持。

r:若非善缘即是恶缘,无论是哪种因缘

都应该以善相待: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就是攀缘

随缘的话,就没有烦恼,


r:自己在意,受的伤害就越深;自己坦然,谣言就会慢慢止息。


r:要多练习去看一个人的优点和付出,增长自己的感激之心,慢慢就能屏蔽生气的心。


r:顺境中多听闻佛法、积累资粮,逆境中思维佛法、随转修心、伏烦恼。对这颗心的驾驭程度,就是修行的功夫。


r:看得远些,心量大些,是产生智慧的基础。


r:家长身教应多赞扬他人(包括孩子),少批评埋怨,赞扬他人时要具体,越具体越好,示范给孩子看。

i:《正面管教》

r:付出本身就是收获。不求回报,但一定会得到善业的回馈。


r:沟通能力不足,要从用心上下功夫,放下自己心中太强盛的自我表达的想法,多去关注别人需要什么,将心比心、待人着想。沟通,是说对方能听懂的话,而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


r:内心不要对他人产生排斥,不要有自以为是的清高,与人相处时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对同行要多观功念恩 网友:师父,由于弟子的不智慧不善巧,做事太主观太强势,给别人以及团队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和困扰。


r:时间每一刻都在流淌,离开了“变化”,人是无法生存的。深深地明白无常的道理,痛苦的境界不要沉溺,快乐的境界不要贪恋,因为这一切都是会过去的。

r:如果有愿力,受苦就有意义,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庄严。真正要做的,不是去忍耐苦、对抗苦,而是转变内心的知见。


r:把内心的哀怨转化为愿力:自己遭受过的苦,不要再让别人遭遇;

生命改变的关键,就在于愿力。

内心中生起一个愿望,就叫“发愿”

发愿会产生一种牵引我们生命方向的力量,

生命有愿,才有方向,才有力量。


r:愿即“择善固执”,其关键在“择善”。没有经过深远抉择,唯随顺一己私利而固执的,就是烦恼、执着。


r:因为世间乐的本质是无常的、苦的。学佛、修行,就是要扫除内心的种种无明尘,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希望和清净的快乐,并给一切人也带来这种希望和快乐。

愿力作用:有了过去和未来,当下才有意义。


r:如果内心的想法不能指导现在的行动,那就变成了妄想,而不是愿力。


生命的奥妙:

生命的大方向不决定,生活的小事中就会处处摇摆、犹豫、迷茫。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教经典套装 有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