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陷入知识的怪圈

      有一次同学和朋友出门聊天,帮别人谈及的都是股权,融资,等这一类的知识的时候发现自己有的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感到很焦虑。面对的现在众多知识的冲击,每天刷微信刷微博。在这一些快节奏的软件里面获取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结果就是大家都能看到。并不能静下心来去学习一些东西。

这几天有一个网红的流浪汉,有着金句流浪汉的名称。在这段时间网络上很盛行。讲出很多有哲学意义的话语来。

图片发自App

沈巍说:对于这次爆红,我挺惊讶的。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称我为“国学大师”,我只是多读了几本书,有一些知识。现在我不敢出门也不敢睡觉,24小时都有人盯着我。我只能暂时寄居在没有装修的门面房里。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丢垃圾的没有错,为什么我捡垃圾就有错呢?”采访中,沈巍说,他未来的生活,也许仍会在捡垃圾中继续。但作为读书人,能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或像杜甫一样忧国忧民,是他一辈子的追求。

就这句话,能体现出它根植于内心的追求。追求于寻求知识的获得。也就是这句话,让他都在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去换取更多的书籍。精神上面的富足比他物质层面的富足更加重要,他需要的是知识。

这何尝不是我们现在都会面临的困惑呢?当下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但似乎也是知识焦虑的时代。看着身边的人越发上进优秀,自己也想追赶效仿,结果闷头学了很多碎片化知识,却依然没有效果。

于是,我们陷入自我怀疑和知识焦虑,担心自己越来越落后,而被这个时代抛弃。正如张泉灵所言,当一个时代打算抛弃我们的时候,连“再见”都不会跟我们说。

那么,要如何才能克服知识焦虑,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丰富充盈我们的知识体系呢?面对这个折磨人的难题,我们需要进行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收集、整理知识,有效地产出结果,解决问题。如果知识没有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解决问题,那么知识就没有发生效力。

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弄清楚到底什么知识值得学。对此有三条判断知识价值的标准:第一,区分知识和信息。

第二,区分知识与表演。

第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第1:区分知识和信息

我每天都需要看很多文章,比如新闻App、微博微信、自媒体大号的文章以及公司各部门提交的各类总结。简单来说,就是每天要看很多信息,并将之处理、消化。

为什么要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呢?因为在进行知识管理时,我们要处理的对象正是这些知识,而不是我们大量囤积的信息。要知道,对于一个领域的成功人士而言,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信息,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多年的专业知识储备,所以信息对他们而言更重要。

但是相比之下,对初出茅庐或正准备职场晋升的人而言,他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垫底,信息对其来讲几乎无用,知识学习反而更加重要。

过度的信息转眼即逝,一下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应该去沉淀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信息。这时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沉淀自己的知识,不管是硬本领,还是软技巧,都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2区分知识和表演。

192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怀特黑德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发表了一篇对现代教育影响深远的文章——《教育的目标》(The Aims of Education)。文章中他发明了“惰性知识”一词,以形容那些缺乏生命力、没什么实际用途、碎片化的知识。

就像我们常看到的鸡汤文,就属于惰性知识的一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有用吗?听过几百遍鸡汤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还有我们平时打开网络随处可见的职场新人宝典、企业家修身理论,屏幕一关,我们的大脑还记得什么呢?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惰性知识。那么,避开惰性知识,我们要学些什么?答案是,核心知识。

这一类知识,在我们大脑中已经初成体系,有条有理,而且足够实用,能够切实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举个例子,我自己的理论体系是我根据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这就是我的核心知识。

哪怕每次演讲的内容不变,但无论听众提什么变化多端的问题,我都能从自己的知识框架里顺利提取答案。这便是核心知识和惰性知识的区别。

第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比如付费知识。而是我们都知道,在碎片化时代,原有的、自主搜索的学习方式太过低效。除非能确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在泥沙俱下的知识市场中,甄别出知识的信度以及效度。不然宁愿多交一点点学费,让在某领域内更专业的人士为我们筛选,这样既能提高我们的自我输入门槛,也能确保学到的知识更有价值。

当然只是借助这些人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第一,这些知识能不能提升我们某项技能?

第二,它是否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

第三,它是否能与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擦出火花?

第四,它是否满足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问完自己这四个问题,这些知识对我们会产生多少价值,值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就了然于心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筛选和知识系统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大多数人很容易产生知识焦虑。

知识管理正是解决这种焦虑的有效方法,通过区别知识与信息以及区别知识与表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方能在知识决定人生的时代,对万事应对自如。

你可能感兴趣的:(沈巍:陷入知识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