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颖大哥摆摊卖肠粉,高自尊活出真自我。

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及教育学家季羡林老先生有句名言:“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台湾著名歌手林志颖及其大哥林志杰就给大众刻画了一副“兄弟有礼和睦”的画面。

随着台湾疫情扩散,各类餐饮店生意惨淡。3月20日有网友爆出著名歌手林志颖的大哥林志杰在台湾夜市摆摊卖肠粉,每天竟只能卖出30份。

按说林志颖身家过亿,随便帮衬一下亲大哥,也不至于摆摊买肠粉。

原来林志颖也曾提供房产给哥哥,之后哥哥林志杰拒绝弟弟的再次帮忙,在自己店里也不摆放林志颖的宣传海报,一心希望只靠自己努力赚钱养家。

林志杰曾说过:如果把海报放在自己的小店,人家会以为小志(林志颖)也不咋样啊!林志颖也曾表示请大家不要给大哥林志杰压力。可见兄弟俩相互支持、感情非常好。

在这幅兄弟和睦的画面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兄弟两人的相互尊重,更是彼此对自己的自尊自爱。

“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大哥林志杰展现给我们的自尊自强。面对身家过亿的明星弟弟,林大哥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依附寄生,而是通过自己辛苦摆摊过好生活。其实早在多年以前林大哥也有自己的店铺,由于铺租压力过大,在赔了上百万之后,林大哥选择了在夜市摆摊卖肠粉。日子虽然清苦,林大哥还是一副乐天派,夜晚摆摊,白天则积极向师傅学习如何做汤包和萝卜糕。

“接纳、理解、平易近人,不耍大牌”是林志颖展现给我们的自尊自爱。虽然是明星,林志颖却不在乎外人的说辞,更是尊重大哥自己的选择,没有因为自己的明星身份而强迫大哥转行或者依附自己。有空的时候,林志颖还会去大哥的摊位帮把手。

内心越笃定、自我评价越高,就越容易接纳他人、冷静对待他人的评价。这被称之为“高自尊”。

传播礼仪文化这些年,深深感受到礼仪文化的核心就是“尊重”,包括了尊重自我即自尊、尊重他人和尊重情形三个层面。三个层面中尤以自尊为重中之重。

自尊的人认可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他们对自己足够自信、足够满意,不过分寻求他人的接纳和赞扬,对他人的表扬与诋毁都能够泰然处之,一笑而过。

新京报曾经做过一次报道,据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自尊水平低的孩子,容易在现实中迷失自己,进而寻求在网络中获得认同,形成网瘾;而那些自尊水平较高的孩子,则更能够把控自我,找到现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理解礼仪的内涵,并学会自尊自爱呢?

1、放下架子。

“这里没有孩子,只有人。”这是波兰教育家科扎克对“如何爱孩子”的回答。

始终抱着家长权威,心理默念“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的家长,他们很难接纳小学生主张自己的权利,不能理解初中生为什么喜欢《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对于高中生的迷茫与失落更是无从拆解。

只有放下家长的架子,把孩子看做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才能做到有效引领孩子讨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做出切实的评价。

2、丢掉面子。

外界舆论很大,因为面子我们常常做出违心的举动。孩子不爱叫人,家长们不好意思:“这孩子,一点礼貌都没”;孩子吵闹玩具,本来准备心平气和地沟通,看到旁边不屑的眼光,当下不好意思,开始大声地批评孩子;明明知道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老师的一个投诉,就乱了方寸,对孩子严加管控……“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面子语言和行为。

只有家长丢掉面子,不比较、不担心,才有可能从容淡定地接纳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也才有可能静下心来帮助孩子改善行为、提升价值感。

3、建好屋子。

这个屋子,代表着我们的家庭环境。在批评指责、争吵不断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和在有爱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前者往往比后者更多负能量、更多自我否定。

我的一个个案,到现在都很难释怀母亲当年对她的否定与控制,她说“我这个人很难高兴起来,做得好认为是应该的,不好就很失落,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成就感依赖于外界的肯定。”

处在家人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孩子目之所及都是自尊自爱与友善互助的画面,潜移默化中自然就能懂得礼仪的真谛。

林志颖与大哥林志杰的互动模式中,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发展方向和阶段上的两个人的高自尊,我们似乎也能隐约看到背后良好的家庭环境。

《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中总结到:“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认可、肯定,是正向的爱和支持,那么孩子的自我评价就是积极的、鼓励性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好的,会相信自己,自我评价的内核就是积极、乐观与自信的;反过来,如果一直被批评、被指责、被挑剔,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自我评价的内核就是消极、悲观与自卑的。”

想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尊、习得礼仪、活出真自我,家长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志颖大哥摆摊卖肠粉,高自尊活出真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