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些悄然退场的行当 ——之茶铺

记忆中那些悄然退场的行当

——之茶铺

 张范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名言,套用这句名言,解释一种工艺、一种职业存废的原因,用“业竞天择,用者生存”八个字作答,说恰如其分可能不太谦虚,但起码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在历史长河的淘漉中,在天物竟择的拣选下,很多行当因社会需求的消失被淘汰,被送进博物馆,放进记忆的时光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茶铺

“茶铺”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经营茶业的商号,一是茶馆,用来喝茶消遣的场所。我所说的茶铺指的是后者——茶馆。

茶铺是适应早年间,家庭没有煤烧水,没有保温瓶储水的状况而生存的。中国人的习惯是喝开水,而当年一般家庭喝水,都是在做饭的时候先从锅里淘出一瓷壶,然后用一个叫“壶帽”的棉絮制品盖上保温。当然这样的方法保温时间是不会很长的,若家里来个亲戚朋友,或泡壶茶喝,就得跑到茶铺花2分钱买一壶开水。

我所见到、所认知的所谓茶铺,是和茶没有关系的,更与休息、消遣、交际无关,既不是人们所习以为常的那种川派、粤派或京派茶馆,绝没有老舍先生《茶馆》所描写的格局,也不是《沙家浜》中“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春来茶馆那样的做派,确切的说叫开水铺应该更合适。

我们北关有两个茶铺,一个在村东,一个在村西,村西的茶铺就是我们家后邻居。

一个拉风箱的炉子,一边拖着一个长长的灶台(孩子看什么都大),炉台上围绕炉口用泥圈了一个“围三缺一”的锅圈(壶圈),“缺一”一方向外用泥垛出两道高四五公分的隔塄作为火道,在泥隔塄上一字排开六把烧水铁壶,一拉风箱火苗顺着火道往外跑,靠余火预热待烧的水壶,烧开一壶依次向炉口即火口挪移一壶,保证温度最高的先加热,充分利用了热源,烧水方便,火不浪费。

炉台上总有七把烧水壶在不停的挪动,这是否就意味着所谓的“七星灶”呢?我不知道。

如今饮水机、电热水壶、茶灶、天然气灶、煤气灶太方便了,茶铺似的开水供应坊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代之的是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楼。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那些悄然退场的行当 ——之茶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