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你成为你自己,这才是我深深爱你的方式

1. 别人家的孩子

初为人母的语涵,中年得子,对儿子瑞霖关怀备至,恨不得把全天下最好的一切都给到他。

儿子渐渐长大,语涵对他依然疼爱有加,对他的期待也与日俱增。

对比电视里看到的、别人嘴里听说的、以及自己想象中的那些优秀学子,语涵心底的恐惧和担心,一点一滴溢于言表:

担心瑞霖身体发育迟缓,以后不够健壮,个子不够高;

担心瑞霖成绩不够优异,将来考不上985,进不了常春藤;

担心瑞霖不善言辞,情商太低,未来进入社会可能会吃亏;

内在蜂拥而至的担心,一次次地被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面对瑞霖做得不够尽善尽美的地方,语涵想方设法地纠正他,全心全意地培养他:

“妈妈是为了你好!学学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不偏科,有礼貌又懂事.....”

单纯善良的瑞霖努力学习,为了超越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给父母争口气。

后来,无奈地发现,“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在被追赶,却很难被超越。

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瑞霖卑微地做着平凡无奇的自己,感觉自己永远不如别人......

2. 不一样的品种

身为父母,我们喜欢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却习惯性地看到自家孩子的不足,希望他进步。

实际上,我们是将“我想要全能和优秀”的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变成“你必须要完美且强大”。

然而,家庭教育不是训练出优秀的“别人家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更好地成为自己。

作为妈妈,想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掉自己的这份担心和恐惧。

因为这份担心和恐惧,其实是一种负向的确认键,不停聚焦着负面能量。

当语涵不停担心,不停去按这个负向确认键的时候,背后散发的能量就是:我觉得孩子不太行,也不够好。

这样的负向确认键,会让孩子内在感觉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悲伤,也越来越无力。

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的品种都不同,有许多跟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像花儿一样:

有的花每个月都开,花朵相当漂亮,就像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有的花一年只开一次,比如波斯菊;

有的花一生只开一次就没了,就像昙花;

甚至,有的一生都不开花儿,譬如松树。

每个孩子都会有优点和缺点,但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其实是不一样的;而每个缺点,都有足够的理由被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

也许他,就是那棵伟岸挺拔的松树呢?

他在这个方面没那么出类拔萃,不如别人;但是,在别的地方却特别优秀和擅长。

尽管他做不了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他能做最好的自己,难道不值得引以为傲吗?

所以,请对待他温柔一点,他只不过是宇宙的孩子,和植物、星辰没什么两样。

3. 你想要的样子

每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出于本能担心孩子,往往不是真的否定他,但孩子的感受并非如此。

但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就是自己的神祇,全部的世界:

“连自己的亲妈都觉得我不够好,也许我真的不行......”

当父母不满意时,有的孩子会奋起直追,逆风飞扬,成长为父母想要的样子。

而有的孩子,始终达不到父母的标准时,会开始自我评判,自我谴责,确认自己不够好,内在升起很大的对抗情绪。

假如未经释放和调适,这份难过、悲伤、愧疚、无力的情绪,在孩子的身体里面沉淀下来。

情绪在不停纠结和不停比较中盘旋,最终会给他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严重的伤害,很难复原。

所以,我们需要接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品种;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我们要学会放过自己,过往未曾实现的愿望不再加注到孩子身上;因为,爱的名义下,控制和捆绑越多,让他越想逃离和叛逆。

同时我们也学会放过孩子,不给他和别的孩子做比较,扔掉那个标准尺:“你看,别人家孩子什么样,你也应该这样”。

允许他有自己的主见,允许他说“不”。当他能够说“不”的时候,其实就是对这个世界勇敢的一份自知和选择。

当我们去掉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接纳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尊重和接纳他的特点,用心陪伴和指引他时,他便会成为他最喜欢的自己。

“你可以成为你自己,你可以对自己的生命有无限的选择权,你可以让你的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这,才是我深深爱你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允许你成为你自己,这才是我深深爱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