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问道教育》第二辑教育·素养有感 ——从真教育说起

什么是所谓的真教育?读完这一辑,我认为德育贯穿在真教育中,贯穿在每一天甚至是每一节课中,让德育在学校里形成一种习惯,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素质教育是真教育,我们要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是差异教育,是成功教育;走进家庭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家庭教育不能缺失,家长需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多,并不意味着是家庭教育。试想,我们的孩子回到家后,参与家务劳动吗?有与父母愉快沟通的时间吗?有孩子与父母一起活动的时间吗?有共同读书的时间吗?等等,这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长期坚持做下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倡导者顾明远先生总结自己当年的教学经验说:“学生愿意学,就学得好;不愿意学,就很难学好。不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很难提高教育质量。”顾先生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要愿意学才行,二是老师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其一,学生怎么才能愿意学呢?学生天生就愿意学吗?天生就愿意去学的只是很少数。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愿意去学呢?我自己认为一是学生本身对这一学科很感兴趣,所以学生愿意去学,再就是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老师有兴趣,学生愿意和老师接近,信任老师,对这一学科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要完成的愿望,完成后想让老师看看自己完成的怎么样。那么问题来了,老师要怎么做学生才能愿意接近你,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是重要的一方面,教师本人对这一学科的知识要精通,对学生的问题能举一反三,对问题的讲解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知识方面。与知识同样重要的是教师的人品。教师的为人,性格,说话的语气以及教师的衣着等等,这些也能影响着与学生的交往。再来说说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课堂上以学生的同伴交流,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为主,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参与进来,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当代的教育是差异教育,什么时候教师接受了学生的差异,学生才能学习起来。不要总强调同样的老师教的怎么就学的不一样,或者差距那么大呢?当然是有差距的,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完全掌握,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是正常的,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接受孩子们的不一样,才能心平气和的对待这种差异,既然有差异,就不能要求学生对每堂的知识点百分百的掌握,给学生一个时间上的缓冲,今天掌握不了,明天再掌握,只要不失学习的兴趣,就是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时刻提高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与孩子交往,和谐相处,教育应该是顺其而然的发生,不是教师的刻意强调,不是教师的批评指正,师生和谐共生,这是我所向往的,也是在我有限的教学生涯中努力去达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问道教育》第二辑教育·素养有感 ——从真教育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