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简述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七层模型主要功能
2.描述TCP和UDP协议的主要区别
3.介绍TCP的三次握手机制?为什么TCP的三次握手需要三次?
4.什么是DHCP?描述工作过程?
5.什么是ARP?谈谈ARP协议的主要功能。
6.什么是广播域?什么是冲突域?
7.什么是NAT?有哪些NAT?
8.简述IP数据包结构?并且对这些内容进行解析?
9.RIP协议的防环机制有哪些?
10.RIP协议的计时器有哪些?
11.路由器【三层设备】,集线器【一层】,网桥【二层】,交换机【二层】的区别是什么?
12.OSPF协议邻居关系建立的条件
13.OSPF消息数据包:保证可靠性的包的是后四个包,hello包有周期性发送保证可靠性
14.什么是ABR?什么是ASBR?
15.简述OSPF邻居状态机制
16.OSPF区域划分的好处
17. OSPF 外部路由 1类型和2类型的区别是?
18. OSPF nssa 区域有哪些LSA?
19.两台路由器通过直连链路,建立 OSPF 邻居,那么在一边使用 P2P,而一边使用 P2MP 的情况下,能正常建立到邻接状态么?那么如果一边使用P2P,一边使用BMA,能否建立邻居关系?【能,但是没有路由】
20.OSPF 邻居关系建立卡在同的状态可能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
21.OSPF NBMA网络类型需要配置些什么?
22.OSPF stub区域的作用以及特点?
23.简述OSPF协议是纯链路状态?为什么?
24.NBMA网络类型在hub-spoke网络结构下需要配置写什么?
25.简述OSPF几种LSA的主要功能
26.OSPF如何限制LSA数量?
27.OSPF区域的设计原则?
28.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区别
29.IBGP为什么要采用全互联?不采用怎么部署?
30.如果BGP 加上max-path ,会在那个BGP 选路属性之前应用这个选项?
31.BGP协议和IGP协议的区别
32.谈谈BGP路由反射的特点?
34.BGP选路规则
35.EBGP邻居的防环机制?
36.BGP路由反射如何防环
37.PPP协议过程是
38.Chap认证过程
应用层:人机交互的接口;接收应用程序的数据,将编码语言转换为编码形式
表示层:翻译----将编码转换为二进制。
会话层:建立【维持/中断】一个会话虚连接【实链接---TCP/UDP】,防止不同的进程间的链接进行相互干扰
传输层:选择数据的传输方式(TCP/UDP),区分不同的流量(端口号)
实现端到端的传输----应用到应用之间的传输
端口号:范围是:0-65535。其中1-1023为静态端口【一一对应,相互绑定】,1024-65535【一一对应,但不是相互绑定的关系】
HTTP:80 DHCP:67 68 Telent:23 TFTP:69
网络层:IP地址/IP报文
编地址-----通过IPV4进行编制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寻地址-----获取目标IP地址的方法:DNS服务器,直接询问目标IP地址,通过广播进行获取IP地址,通过应用程序来进行访问。
数据链路层:---------1.进行地址标识;2,连接三层使用了什么协议
LLC(逻辑链路控制层)------描述了上层使用了什么协议+MAC(介质访问控制层)------针对物理传输介质为以太网
IPV4-----080800 IPV6-----0X86DD MPLS----label-----2.5-----0X8847
物理层:定义了一些物理特性,比如:比特流等等,传输或者处理电信号。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协议
TCP分段消耗资源比较多,传输速率慢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非面向连接,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UDP消耗资源比较少,传输速率快
TCP的可靠机制:
确认机制:每接收到一个数据段就进行确认
重传机制:如果数据包中的某个数据丢失就会重新发送
面向链接:当两个数据进行传输前需要进行一个协商,这个协商就是建立面向链接 ,而TCP的三次握手就是为了实现这个面向连接的过程。
TCP的三次握手本质:确认双方收发数据的能力都没有问题
TCP存在的模型是:C/S模型,但是BGP不是C/S模型。
首先客户端会给服务端发送SYN----建立链接,seq----随机序列号
之后服务端会给客户端发送ACK----确认序号有效,seq---序列号,SYN---建立连接,,ack---表示收到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连接了
最后客户端会给服务端发送ACK----确认序号有效,seq----序列号,ack------表示收到了服务端的发送的请求连接了
原因是双方都要进行同步请求【四次没必要,三次刚刚好,二次不安全】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工作过程为四个阶段:
【请求阶段】discover:首先客户端会给服务端发送一个DHCP discover报文,发送形式是广播的形式发送的,用于发现当前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并且向DHCP服务器进行IP请求
UDP 源端口:68,目的端口:67
【回应阶段】offer:其次服务端会以单播形式回发一个DHCP offer报文,携带即将分配给客户端的IP地址等相关信息【dns,网关,网络掩码】
UDP 源端口:67,目的端口:68
【再次请求阶段】request:客户端会再次向服务端发送DHCP request报文,向服务器请求确认用该IP地址
UDP 源端口:68,目的端口:67
【确认阶段】ack:最后服务端单播发送DHCP ack报文,告知客户端允许使用该IP地址
UDP 源端口:67,目的端口:68
ARP(地址解析协议):IP和MAC转换查询的协议,基于二层封装;
当pc端第一次发送数据包都会进行丢弃,因为目标MAC地址是未知的,会导致分装数据失败,这个时候就会触发ARP。
分为5类ARP: 正向ARP:通过MAC地址获取IP地址
反向ARP:通过IP地址获取MAC地址
无故ARP:用于自生检查使用-----目的IP发送的是自己本身的IP,如果收到了那说明就出现了问题
[[[------代理ARP:华为默认是没有开启的,思科是开启的,如果我们通过静态路由访问对方环回的时候,没有写下一跳而是直接写的接口就访问失败,这个时候需要开启代理ARP【思科的不需要开启,华为的需要开启】--]]]
逆向ARP:存在于帧中继网络,用于获取IP地址
广播域和冲突域
一个HUB集线器或者多个集线器连接的就是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的每个接口是每一个冲突域,交换机或者网桥可以隔离冲突域。交换机的所有接口就是一个广播域
一个广播报文所传输区域的就是一个广播域
路由器的每个接口是每一个广播域,可以隔离广播域
解决冲突域使用的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实际就是排队
nat:网络地址转换--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转化【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之间进行转换】
一对一(静态NAT)【一般用于点对点】,一对多(easy-ip),多对多(动态NAPT),端口映射(静态NAPT)
Version(IP的版本号):4个bit,
IHL(IP的头部长度):【最小】20字节~【最大】60字节,4bit,
Type of Service:服务号,8个bit
Total Length:16个bit,84个字节,总长度===IP头长+TCP头长+真正的业务数据长度所以在传输一个大数据的时候会把数据裁剪分组
网络层的重排序:
identification(标识符):16个bit Flags(标志):3个bit • R:保留,不使用 • DF:代表该报文是否被分片,0代表分片,1代表不分片 • MF:更多分片位---代表该报文是否位最后一片报文,0代表最后一片,1代表后面还有报文 FragmengtOffset(片偏移):13个bit,当前分片的数据是前面分片的总大小。
Time to Time:生存时间,8个bit。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就会减去1,如果变为0就会被丢弃
Protocol(协议字段):8个bit
以下是比较常用的协议号: 1 ICMP 2 IGMP 6 TCP 17 UDP 88 IGRP 89 OSPF
HeaderChecksum:头部校验盒,16个bit,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减少计算的工作量】
Source Address(源地址):32bit
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地址):32bit
Options----可选项:严格路由,松散路由等等。。。。。。
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水平分割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防环专题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水平分割:从此口进不从此口出【RIP路由器从某个接口收到的路由不会再从该接口通告回去。】
毒性逆转水平分割: RIP从某个接口学到路由后,当它再从该接口发送Response报文时会携带这些路由,但是这些路由度量值被设置为16跳,表示下一跳不可达
0-----当有条路由不可达后,会将该路由设置为16跳后,下一跳不可达
1------收到毒化路由会,将该路由进行删除
2------会打破水平将该路由发送回去进行确认。
3-------之后将这条毒化的路由传递给其他路由器,告知该路由不可达
抑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