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江西省下辖11个市,省会在南昌

前两期讲江苏和山东,总感觉没有尽兴,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一是这两个省地理上以平原为主,没有大开大阖的形势,二是江苏山东自古至今一直是枢纽式的重要区域,故事虽多,却不够跌宕。今天要讲的就是个不仅有故事,情节还跌宕起伏的省——江西。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提起江西,对地理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要愣一下才能想起它的位置。毕竟,江西周围环绕的都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排头兵,江西在其中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江西在地理划片上属于华东区域的范畴,华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镇,但江西目前各方面的发展与这个版块的各省相比差距都还是比较大的,即使放到中部区域,也并不突出。

可你能想到吗,这个今天略显落后的省份,在中国古代,可是名副其实的东南第一省哦!不论经济文化都足以傲视今天任何一地。

同南方其他地区一样,江西的开发也始于三国两晋。尤其是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大量北方士族南迁,江西是移民们前往广东和福建的重要中转站,也留下了很多移民,这是后来江西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人力基础。

今天的南方地区经济实力整体超过北方,在古代可不是这样的,南方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看看唐朝的政区图,长江以南“道”(监察道,唐朝最高级别的地方区划)的面积明显比北方大多了,就是因为人少、经济总量小,不用划分的太细来管理。

这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情况,开元之前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都是不分的,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江南道。这江南西道就是江西后来省名的由来,地图里江南西道的长官驻地洪州,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

王勃的《滕王阁序》所说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说的就是那段时间的事,在这篇名作里,王勃对江西这片土地给予高度评价:“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搞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后来成为夸一个地方好的必用词汇了。但说实话,王勃的《滕王阁序》吹捧的成分还是比较大,他自己也说嘛:“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不请自来,到人家宴席上白吃白喝,当然要说点好话啦!

在王勃的时代,江西虽然已经开始发展,但与南方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显出特殊的优势。《滕王阁序》更像是一篇预言,“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的盛况在未来确实成为江西的实景,这是与整个国家的变迁息息相关的。

唐朝的安史之乱、宋朝的靖康之变,引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波、第三波移民浪潮,南方日益得到开发。尤其是宋朝,大力发展商贸,海上贸易发达,造就了广州、泉州两个世界级的大港口,南方成为向北方政治中心输送税收和物资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治中心从唐朝以后,由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经历了从西向东的变迁,如下图。

从开封和北京到广州、泉州,最便利的通道就是江西,中国历史无数次证明,交通要道就是经济实力的助推器,江西成了被选中的幸运儿。

当时的南北通道,由京杭大运河贯通北方和江浙,要继续往南,就得溯长江而上,到江西九江,顺鄱阳湖南下,江西有一条纵贯南北的赣江(江西的简称赣就是来自这条江),顺江而下到达江西南部,就可以通过西侧和南侧的通道进入福建、广东。所以在广州、泉州兴起后,江西成为连通南北的交通命脉。

宋朝时,江西运出的稻米占全国漕运量的三分之一,它是全国商贸的中心地带。“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时代的江西就是茶叶贸易重镇了,更别说宋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也是宋朝兴起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品,窑址出现在江西这个距离广州泉州最方便的地方,也是很自然的。

文化和经济是并行的,要不怎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呢,经济的繁华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江西当年的文化有多发达:唐宋八大家有三位出于江西,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当然四川也有三位,可那是父子仨,只能说基因好);宋元两代,江西的书院始终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坚实的教育基础,导致明朝时江西出的状元占全国的19%,进士占全国12%,几乎是垄断式的地位,说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那确实是恰如其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江西的繁盛,从宋朝一直延续到清朝,真的是“祖上曾经阔过”。但个体的命运总是取决于国运,到了清末,随着大形势的变化,江西的风采逐渐暗淡下去了。

一是太平天国,江西是主战场之一,被蹂躏的够呛。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江西作为交通命脉的地位没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陆续开放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海运得到迅速发展,直接的后果就是把京杭大运河和江西作为南北交通要道的地位剥夺了。

沿海沿江城市取代内陆成为交通命脉

铁路兴起之后,江西再次错过近代最好的发展机会,湖南作为清末突然崛起的新秀,一时风光无两,当仁不让的把中国早期重要线路——粤汉铁路争取了过来,这是后来南北大动脉京广(北京到广州)线的前身,从此湖南的发展就始终超越江西一个身位,即使后来京九(北京到香港九龙)线开通,经过江西,也已经挽不回劣势。

看看京广线上那一串大城市,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确实不是京九线可比的,先发就是有优势啊

从繁华到萧索,江西的成败都是因为交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生得意的时候,缺点往往被光环掩盖了,而失意的时候,缺点就暴露无遗了。江西在繁华的时候,如烈火烹油,它地势上的缺陷被掩盖了,而一旦败落,地势成为限制它发展的致命要素。

看看江西的地形图,东西南三面都是连绵的山脉,北面是长江和鄱阳湖,基本上就是个封闭的区域,在历史选择它作为交通命脉时,这些都可以忽略,可是一旦不再处于舞台中心,这些不利因素就凸显出来了。近代以后,江西经历了长时间的困顿,直到今天,似乎还没找到重现历史辉煌的方略。

山河大美,何日重兴

平原地区,没有壮丽的河山,却往往成为千古繁华不绝之地。而壮美的崇山峻岭,美则美矣,却成为阻塞交通,进而阻塞发展的障碍。江西,正是其代表。巍峨壮丽的武夷山脉、罗霄山脉、九连山脉,把江西围了个水泄不通。但在今天,绿水青山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西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与目前旅游收入在周边省垫底的状况实在不成正比。

江西的最大IP,庐山,不论是现实之美还是文化传统,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但宣传显然太不够了,就局限于庐山恋、庐山会议等几个宣传点,太不充分了。

龙虎山,很多人没听说过,但去过的都惊叹它的美丽

三清山,比龙虎山更有名的道教名山,可惜知名度也不甚高

江西旅游的招牌太多了,三清山、龙虎山都是中国道教的圣地,风景绝美。江西是儒释道三家的圣地,佛教禅宗的五家七宗有三家五宗源自江西,儒家有朱熹创办的白鹿书院,那是宋朝儒家教育的最高学府。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梦、紫钗记、邯郸记)就是在今天的抚州做的。婺源除了油菜花,其实还有地道的徽州文化。更不用说井冈山、瑞金等红色旅游景点在今天独得天时地利之便。

婺源的油菜花和徽派文化都很有特色

到井冈山除了瞻仰革命的“星星之火”,还可以欣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瑞金是中国近现代史里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好好读一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党史,再去那里参观,会很有意思

这些地方我大多去过,景色、文化都没得说,但住宿餐饮娱乐都乏善可陈,现在的旅游不是只靠风景的,配套设施往往是更重要的,否则只能赚个吆喝。江西独占如此优秀的旅游资源,但旅游收入却不如周边省份,这是值得反思的。

还有些独特资源根本没利用起来,比如大词人辛弃疾晚年就定居在江西,他的大部分词作都是在江西写的,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在赣州郁孤台上写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皆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赣州郁孤台,如今寂寂无闻,其实可以开发成辛弃疾词作旅游线路,辛弃疾在江西写就的名句很多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当然,进一步的崛起还是要靠产业,江西的地理优势确实已经远去,但贴近几大经济区仍是它的独特的资源。

江西紧挨着中国三大经济圈,而且这三大经济圈未来还都有巨大增长空间,江西下一步发展,必须好好给自己定位,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给这三大经济圈做配套,并承接它们向内地转移的产业。要想恢复当年全国中心区域的地位是很难了,但如果利用好区位优势,江西应当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