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挥军所指尽烟云,衙门设帐论学问

做足了准备,王阳明就开始了具体的军事战略规划。他考虑到南赣“匪盗”气势强盛,便要求福建、广东等省联合征剿,对他们进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阳明率军攻打福建漳南的“山贼”,以解除后顾之忧。对于处在江西、广东交界处的横水、桶冈、浰头的“匪盗”,则需要谋定而后动,不可轻易用兵。

王阳明首先来了一招声东击西,故意散布消息说要讨伐横水、桶冈,实则将兵锋直指漳南。这个假消息既可以让横水、桶冈两地的“山贼”收缩兵力固守其地,又可以让漳南的“山贼”放松警惕。官军既免于横水、桶冈两地的军事威胁,又可以对漳南进行突然袭击。王阳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漳南“山贼”进行了有力打击,将其逼迫到象湖山。因为象湖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王阳明所率官军伤亡惨重。

有人建议王阳明暂时退兵,到秋后再进剿。王阳明觉得漳南“山贼”已经是穷途末路,如果继续紧逼,定然能取胜。经过对象湖山前后夹击,官军终于攻破了象湖山。与此同时,福建兵攻克长富村山贼据点,广东兵攻破水竹山贼据点。匪首詹师富、温火烧被杀,于是漳南山贼平定。王阳明奏请朝廷在漳南设立平和县,治所在河头,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是年九月,朝廷令王阳明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给旗牌,有便宜行事之权。经过数月的休整,王阳明又开始对横水、左溪、桶冈、浰头等处进剿。谢志珊占横水、蓝天凤占桶冈、池仲容占浰头,以浰头的“山贼”实力最强。王阳明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可以先易后难,先取势力稍弱的横水,然后平桶冈,最后再攻浰头。

可就在此时,朝廷批准了湖广巡抚陈金的建议,决定调集三省驻军,夹攻桶冈。陈金拟定先攻下横水,再平定左溪,最后攻伐桶冈的进军战略。王阳明虽然知道陈金合三省兵力夹攻桶冈存在很多漏洞,但未予反对,而是将计就计。横水、桶冈、浰头三地都闻听了陈金的作战计划,所以也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王阳明则继续按照原先制定的作战方略,对横水谢志珊进行了打击。对这次行动,王阳明作了周密的安排:将行营驻扎在离横水30里外的南康县至坪,就近指挥;派出都指挥许清、赣州知府邢珣、宁都知县王天与各领一军攻伐横水;派出南安知府季敩、守备郏文、汀州知府唐淳、县丞舒富各领一军进攻左溪;派出吉安知府伍文定、程乡知县张戬领兵四处防守,负责截杀逃遁的“山贼”。另外王阳明还派出了数百名山民和樵夫,在横水附近的高山绝壁擂鼓放炮,扰乱“山贼”的斗志。

因为谢志珊只听说要攻伐桶冈,所以在防备上有些懈怠。王阳明率领官军很快就攻破了横水、左溪,摧毁“山贼”据点五十多所。贼首谢志珊凭借有利地形,逃到了桶冈。当时有人建议王阳明率军一鼓作气将桶冈攻下,王阳明却令军队停止进攻,驻扎下来作休整。王阳明知道官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士气大增,但已经相当疲惫,势同强弩之末。

桶冈不仅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匪盗”还做好了御敌的准备,如果官军强攻,必然损伤惨重。为此,王阳明在休整军队的时候,继续打探桶冈的情况。原来逃入桶冈的谢志珊依然主张与官军对抗,而蓝天凤却有些禁不住官军的招抚诱降。就在两人争执不下时,王阳明已经派投降的原横水“山贼”混进了桶冈,对桶冈进行了突然袭击。

王阳明将谢志珊、蓝天凤两人俘虏,问谢志珊如何聚集了这么多同党,谢志珊说:“平生见到世上好汉,绝不肯轻易放过,必定想方设法进行罗致。好酒者纵其酒,有难者助其急。坦诚相待,肝胆相照。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此,则没有不归属于我的。”王阳明有感于谢志珊如此真诚笼络那么多同道中人,而官场上却是相互倾轧。

虽然王阳明与谢志珊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却不得不将谢志珊斩首。横水、桶冈被相继攻破,王阳明奏请朝廷在横水设立崇义县,加强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浰头的池仲荣闻听漳南、横水、左溪、桶冈都被官军攻破,不禁有些害怕。以往官军的军事打击都没能彻底剿除“匪盗”,各地的“山贼”通过与官军周旋,势力越来越大。没想到王阳明仅仅用了数月,就将漳南、横水、左溪、桶冈等地荡平。

因为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王阳明对浰头采取了以剿为主、以抚为辅的策略。在王阳明《告谕浰头巢贼》的宣传诱惑下,黄金巢等人以及龙川的流民首领卢珂等选择了投降。在浰头只有大贼首池仲荣还在迟疑,对官军进行试探。由于王阳明在池仲荣的内部安插了眼线,因此对池仲荣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池仲荣说与卢珂有仇,王阳明就将计就计,故意对卢珂施以杖刑,以博得池仲荣的好感。池仲荣闻听王阳明如此诚意已经动了投降的念头,只是心有不甘。池仲荣手下的兵丁在王阳明的兵威和恩抚下,早已经决心投降官军,只是池仲荣一直犹豫不决,令他们心急如焚。

在众人的劝说下,池仲荣终于选择了投降。为了进一步麻痹池仲荣,王阳明在赣州城中张灯结彩迎接池仲荣,来了一个请君入瓮。池仲荣被滞留在赣州城,浰头的“山贼”则是群龙无首。在赣州祥符宫,王阳明终于对浰头的“山贼”首领们下手了。在池仲荣及几十名浰头首领被官军斩下头颅之时,官军对浰头也进行了攻伐,很多浰头寨被攻破,“山贼”残部退守到九连山。

王阳明命官军以逃兵的身份打入“山贼”内部,迅速攻破了九连山。浰头被平定后,王阳明奏请朝廷,在此地设立和平县,以控制地方。

王阳明征南赣汀漳的任务完成了,也立下了平生第一个战功。正德十三年(1518年)六月,王阳明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有了功勋,王阳明便成为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但王阳明不是那种钟情于仕途的投机分子,而是一个坚持走圣人之路的儒者。甚至在进剿“山贼”的过程中,王阳明依然没有放弃论学。

在赣州时,很多新老弟子都汇聚一起,向王阳明学习。门人薛侃、欧阳德、梁焯、何廷仁、黄弘纲、薛俊、杨骥、郭治、周仲、周冲、周魁、郭持平、刘道、袁梦麟、王舜鹏、王学益、余光、黄槐密、黄蓥、吴伦、陈稷刘、鲁扶黻、吴鹤、薛侨、薛宗铨、欧阳昱等闻听王阳明讲学不散。

王阳明在赣州讲学之所以能引来众多弟子是有其潜在的道理的。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南京,王阳明只是一个小小的属官,凡事不得不仰人鼻息,有很多自己想要敞开心扉讲述的思想,却因为要顾及很多官员的情面,而不得不隐藏起来。可是到了赣州就不一样了,他已经成为赣州说一不二的封疆大吏。王阳明拥有便宜行事之权,又没有太监做监军,可以在赣州畅所欲言。

此时在赣州汇集的门人多来自江西与广东,但不是都有机会听王阳明亲自讲学。毕竟王阳明在赣州的主要任务还是剿匪,并非为了讲学。为了不耽误弟子们追求学问的进程,王阳明特意将薛侃、魏良器、何廷仁、黄弘纲列为“高第”,负责指教前来问学的新门徒。这些高徒被称为“接引”,专门负责与新进门生讨论学问,互相增进。

薛侃是广东揭阳县龙溪都(今潮安县庵埠镇薛陇乡)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进士。在朝廷未授予官职时,他就回家侍奉母亲去了。在由京师回广东的路途中,他得知王阳明在赣州,便去拜会。与王阳明的一席谈话,令薛侃心生敬佩,立刻拜王阳明为师,成为王阳明在赣州的首席弟子。

薛侃回到揭阳后,将拜王阳明为师的事情告诉了其兄薛俊。薛俊闻听后也很激动,便带着薛氏子侄来到赣州,共同拜王阳明为师。薛侃得到王阳明的真传,将王学带到了广东。在王阳明的影响下,薛侃一生奉行“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的格言。薛侃致仕回乡后,在中离溪畔建立中离书院,讲授阳明学。岭南士子闻风而拜入其门下,这对王学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魏良器是江西新建人,在王阳明巡抚江西之时,与兄长良弼、良政,弟弟良贵,一起到赣州拜师求学。后来魏良器跟随王阳明入了浙江,并将王畿引入王门,与王畿成为莫逆之交。他于嘉靖年间,主要在白鹿洞书院传授王学,招收门徒百余人。

何廷仁是江西雩都县(今江西于都)人,自幼倾慕陈献章,只可惜未曾拜师,陈献章就故去了。在江西,何廷仁慕名寻王阳明,并拜其为师。何廷仁悟性极高,对王阳明的思想心领神会,故在江西赣州与黄弘纲同时教授新入门的弟子。在王阳明的弟子中,当时有“浙有钱王,江有何黄”之说。钱就是钱德洪,王就是王畿,何就是何廷仁,黄就是黄弘纲。

何廷仁只中举,未曾中进士,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才做了广东新会县知县。正好陈献章就是新会县人,可算是圆了何廷仁自幼的一个梦。他在新会献章祠讲学,招收了很多学子,广泛地传播了王学。

黄弘纲也是江西雩都县(今江西于都)人,与欧阳德同为正德十一年(1516年)的举人。在准备参加来年会试的时候,闻听王阳明在巡抚南赣,便放弃了会试,拜入王阳明门下。欧阳德是江西泰和人,与黄弘纲同时在江西跟随王阳明,然后入浙江。之后两人努力讲学,传播王阳明思想,并有所创新。

王阳明平定南赣汀漳之后,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问题又开始了深入思索。在具体的作战中,王阳明不单单从军事入手,还特别注意从道德理论、思想心理入手,内外牵制和打击“山贼”。但是王阳明又知道“破山中贼”只在朝夕的一场战争,而“破心中贼”却是需要长时间的教化才能奏效。王阳明洞察到了真正威胁朝廷统治的根源,所以才将毕生精力用在宣扬糅合了道德伦理的心学上。

王阳明与门生们发掘《大学》的本旨,指示入道的方法。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七月,王阳明将在南京编辑的古本《大学》及《朱子晚年定论》在赣州付印,作为讲学的校本。此年八月,薛侃将徐爱编的《传习录》也付印,作为弟子们论道的参考。是年九月,从学的弟子越来越多,就修建了濂溪书院作为讲学之所。

《传习录》就像孔门的《论语》、朱门的《朱子语类》,是门人弟子记录先师言行的书,并加入了自己的阐释。有人认为加入了自己的阐释就是对先师言行的不尊重,失去了原有的意味。徐爱在编《传习录》时,并不认为自己对王阳明思想有所曲解,而是认为自己进一步地扩展了王阳明的思想。从《传习录》可以看出,徐爱就是王阳明的“颜回”,深刻地领悟了王阳明内心的想法。

王阳明也将徐爱引为自己的“颜回”,对他很是器重。只不过徐爱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五月就因病去世了,与颜回死时同龄,都是31岁。王阳明痛失徐爱,如孔子失去颜回,顿感无尽的孤单和寂寞。其实薛侃与陆澄也在编《传习录》,对徐爱的良苦用心深表理解。薛侃将徐爱的《传习录》付印,正是为了进一步传播王学的精髓。

有了教材,有了书院,王阳明在赣州尽情地讲学,逐渐走出了被学界贬低的阴霾。特别是王阳明建立功业之后,更多的人对王阳明开始刮目相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21.挥军所指尽烟云,衙门设帐论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