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延展话题:创始人怎么用较少的股权控制上市公司

回顾:毒丸计划,如何抵御门口的野蛮人

恶意收购,收购公司不经过上市公司的允许,强行进行收购活动,希望控制目标公司,成为大股东。往往会触及原管理层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前几年沸沸扬扬的“万宝之争”中,“姚员外”想要入主万科董事会,所以被王石的管理层斥为“门口的野蛮人”。

当然也有一系列的反收购计划,比如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金色降落伞,皇冠明珠自残计划等等,在不同的收购背景下,还有很多种变形,但是不变的是,目的都是通过增加收购成本来击退敌人。在这两方神仙打架的过程中呢,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关注在收购中带来的股价溢价,另一方面创业者也要学会这些反收购策略进行自保。


前面几节一直在讲,投行的传统业务发行承销,兼并收购等。投行在其中既是财富顾问,又是信息和资金中介,赚取着超级丰厚的利润。

但是时代在变,现在正处于一个资金不稀缺,好项目稀缺,企业家稀缺的宏观大背景。在整个发展趋势上,主要有两点变化:一,双重股权结构的流行,让创业者能够用较少的股份控制企业;二,分散投行的联合承销越来越流行,投行的权利被分散掉了。

2017年12月15号,香港交易所宣布,修改现行上市规则,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新兴企业上市。很多人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2013年的时候,阿里巴巴本来要在港交所上市的,但是港交所坚决不同意双重股权结构这种事情,所以阿里巴巴最终远嫁美国。如果13年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成功,那么全球十大市值企业,港交所独占其二,岂不是风光无限。

现在的创业公司上市之前,为了快速发展,可能要经历多轮融资,那么创业团队的股权就会不可避免的会被稀释,那么就可能控制权落到投资者的手里。

比如,乐视入主易道,就强势派驻了新的管理团队,导致创始人周航最后出走易道。再比如俏江南,当时鼎晖向俏江南投资了2亿元,但是中间也是各种波折,最后张兰被迫净身出户,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俏江南。这些年,资本和创业者之间的控制权之争,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个焦点。

阿里巴巴上市之前大概经历的有四五轮的融资,2013年准备重新上市之前,马云管理团队的股权已经被稀释到了10%左右,远远低于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的雅虎。但是又想保留公司的控制权,怎么办?

阿里的CEO 陆兆禧就和港交所谈判,他想引入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意思就是,现在的管理团队,有提名董事会多数董事的提名权。这样即使管理层只有10%的股权,也可以把控制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港交所坚决不同意这个合伙人制度,阿里的管理层又认为,这是我的底线,那最终就谈崩了,远走纽交所上市。而且在2014年以218亿美金的募资金额成为美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而且到了2017年底,阿里市值突破4500亿美金,是全球第九大公司。

那为什么是纽交所呢?因为纽交所允许A/B 股制度存在,就是同股不同权。

公司在发行股票的时候发行两种股票,A股、B股,A型的股票就卖给我们这些普通的公众,B型的股票由管理层持有。B型股票的投票权是A型股票的10倍。

这样一来,马云团队用10%的股权就完全可以控制住企业了。这种制度的本质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是一样的,就是让创业团队用较少的股权来控制公司。

在原来资本为王的时代,这样的股权结构是不可能的,但是宏观形势的改变,也逼得交易所开始改变自己的规则。美国金融创新做的好的就在于这些地方,美国在1992年就允许上市公司设立不同的投票权。

比如所谷歌的两位共同创始人加上他们的CEO ,三个人持有谷歌大概三分之一的B类股票。

Facebook,采取的是双重股权制加表决权代理的结构。A类一票,B类10票,扎克伯格拥有的全部是B类股票,IPO 之后,还拥有超过半数的投票权。还跟投资者有一个表决权代理协议,你买的我的股票,就得同意,在某些投票场合授权扎克伯格,代表股东的所持股份进行表决。使得扎克伯格的控制权更加稳固。

比如京东的强哥,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就同样发行的也是A/B两类股票权,B类股票的投票权是A类股票的20倍。所以,“大强子”用了更少的股权,就牢牢地把京东商城控制在自己手里。

除了双重股权结构以外,现在明星企业上市过程中,你也会发现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对单个投行的依赖越来越少。

一般来说,IPO的时候,企业在承销商中间找一两家作为主要的承销商。主承销商对于发行的数量,价格影响都很大。比如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高盛帮助腾讯确立了上市地点,发行价格,数量等等。

到了2013年阿里巴巴上市,雇佣了35家承销商,主承销商由瑞士信贷、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高盛、花旗等6家大投行组成,而且,每个投行分管完全不同的部分。

瑞士信贷和摩根斯坦利负责招股说明说,还有监管上市以后有一个禁售期的工作。摩根大通负责估值和发行。花旗负责所有承销机构的销售人员进行培训。高盛负责股价稳定。

当然,联合承销可能也有问题,比如投行抱怨,协调成本过高,增加了他们的额外工作。但问题是,好女不愁嫁,阿里巴巴当时定的路演是10天,结果仅仅2天的时间,所有的认购都已经完成。

近年来,多家拟上市公司都是采用的联合承销模式,比如,京东和搜狗。这个世界是钱越来越不值钱,创业者独一无二的人力价值越来越值钱的时代。

世界潮流在变,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边界都在变,投行自然也在变。金融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所以你如果拿一个固定的逻辑套用在金融市场的话,会永远陷在追赶的迷雾中。

重点总结:

1,为了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很多新兴的企业和创业团队就设置了A/B股双重股权结构。

2,时代在变化,好项目稀缺,企业家稀缺的背景下,金融也在逐渐的演化,企业分散了投行的控制权,对其依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多家采取联合承销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034 延展话题:创始人怎么用较少的股权控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