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资治通鉴》有感

小时候母亲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D,照样做社会接班人。

聪敏如我,自然而然套用逻辑做过很多选择,历史就是一个。那时候想:历史跟我有啥关系呢?一群故去的人,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我有我的,不会有交集,何必研究他们?因此从未想象过有一天自己会对历史有兴趣。这兴趣还要从熊逸老师讲的《资治通鉴》说起。

各花入各眼 各眼现各花


“起著雍摄提格 尽玄黓困敦”。熊老师没有上来讲赵智恩怨、没讲三国分晋,而是从介绍这句放在全篇第一句的木星纪年开始。要说这纪年方式就像文言文,了解了规则也好理解。妙就妙在课底下的各种评论,让我大开眼界。一边惊叹:“高手在民间”的同时,一边惊讶同一事物不同人的不同认知相差悬殊。

有的同学补全了课堂里没有的知识,详尽讲解了这些纪年名词的来历、路径、解释等,见地可谓高深;

供有兴趣的你参考

有的同学这样留言:以前看资治通鉴第一句以为是乱码,导致怀疑自己看的是盗版书;

还有的说:我怎么从来就没见过这一句呢?重新翻了翻我看的版本……嗯,果真是有的……

同一本书,同一行字。有的人研究透了、有的人按照自我意愿释然、有的人选择跳过,视而不见。这让我从另一个维度想到了沟通。我们总以为自己表达的够清楚了,可在不同的认知系统里,同样的表达得出的结论、需要开启的行动是不是也有很多偏差不同?未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立长立贤?


这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话题。立长、立贤都可以找出恩多案例支持、亦可以找到恩多案例诋毁。然最终不过是当时统治者的一种政治选择,抑或是完善野心的一番说辞。最终比的不还是实力吗?所以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很重要,是根基。任何时候都是!任何时代都是!试想一下,没有实力的叫板,死的该有多惨?

先拿起屠刀建功立业,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没有功成名就,那就是欺世大恶魔。如果一朝事成,什么“神道设教”等等,都能成为洗白的一种方式。真正有权势的人类组织根本不在乎真相如何,他们在乎的是把虚构出来的信仰强加给每个人,并且利用这个信仰去改变真实的世界。所以,贤乎?长乎?取决于贤长各自团队的联合想象能够多大范围的调动资源,谁有压倒性的优势。

历史不可重来,谁能拍着胸脯说当时被打倒的那个长或贤主国就一定不行?

“得寸进尺”不仅是一种形容,还可以是一种策略


这是一种技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进的太大,可能连寸都会丢掉;进的太小,可能寸都得不到。得寸进尺还是一种火力侦察,是人们试探对方态度、实力的一种方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面对得寸进尺行为,从一开始就要提高得寸进尺行为人的成本,终止苗头,维护自我边界。

对于目标,要懂得试探,由小渐大,不断增加对方的沉没成本。远交近攻,集中全力,各个击破。

……

以上,还有很多感悟并未跃然纸上,然反反复复咀嚼、重复听、看许多遍,终明白开卷有益;

终明白我和历史的瓜葛来的晚了些;

终明白比我聪敏的人如是之多却更加努力;

终明白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资治通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