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纪录片有点上头

期待每一次的不期而遇,文字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不少,刚刚好。

今天轻松聊聊记录片《中国》

2020.12.09

宜 看纪录片

忌 独自深夜烧烤

“博得你喜欢是件很麻烦的事。”

“但我偏偏喜欢自找麻烦。”


最近有部纪录片登上了热搜,它12月7号开播,仅仅一天,在对应的视频网站上,该纪录片的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1000万次。

欢网、酷云、尼尔森网联三网第一,CSM城域90后观众份额破5%,排名所有频道第一;并登上微博综艺热搜榜冠军席位,同时斩获4次热搜。

抱着好奇心还有学习的态度,我看了下第1集《双星闪耀 儒道思想的开创》。

除了需要会员才可以看最新1集的骚操作,从记录片的开始,画面配音都让我记忆深刻。

为什么?

因为这个纪录片很奇怪,根本不按纪录片的套路出牌。本来抱着吐槽的心态去看,可是它有后劲,某些画面还倒回去仔细看。

我最后能记得他想要我记住的东西。

命名为《中国》,是谁给它的勇气?

看到那张海报,前面的湖南卫视和芒果TV不用说了,简直就是各自领域里面的大V,自带流量,有着良好的观众生态圈。

重点是最后一个,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是何许公司也?

天眼查显示,这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最终受益人叫李东坤,而这次的纪录片《中国》的总导演也是叫李东坤。

李东珅照片

李东珅, 国内知名纪录片制片人,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次文代会、 第九次作代会代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副会长。

当年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爆款纪录片《河西走廊》,就是他带的团队的代表作之一。

优秀的总导演李东坤,加上担任纪录片《大国崛起》执行总导演、总撰稿周艳,担任《河西走廊》《重生》等纪录片总撰稿邓永建。日本著名音乐家梅林茂与国内著名作曲家徐鲤联袂负责本片音乐创作;著名摄影师罗攀负责视觉创作。还有一堆学术大牛作为顾问。

这是个开局就是王炸的组合。我甚至觉得不是CCTV而是芒果TV都拉低他们咖位。

观看途中看不懂,我都觉得是我文化艺术修养不够,是应该的。

有了“豪华团队”作为基底,《中国》获得口碑、热度双丰收是板上钉钉的。

这个纪录片风格很独特,甚至有点怪异,让人很上头

首先一开始,因为启用女声旁白配音(周涛),就在纪录片配音行业上,就是个鲜有的例子。

开场就抛出配音行业男女工作不平等的话题,直接热度拉满。

很多重要的人物的扮演者,由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的老戏骨,何炅、汪涵等等常年活跃在观众视野中的熟面孔,以及于朦胧、赖雨濛等新生代演员来演绎。

其他的记录片根本不会有这样的用人要求。

传统的记录片都是按西方的套路,重点落在写实记事叙述上,有着一种冷漠旁观者的感觉。

而本次记录片《中国》,内容选择相对偏向于普及化,以人为本,用人物志的方式进行表达。

就如第1集,很大的篇幅落在孔子如何艰难的推行自己的儒家学说,他的内心随环境如何变化,把孔子塑造成一个拯救没落周礼的英雄主义形象。

——如果说,西方的英雄是走科技力量的话,那么《中国》中这个东方的英雄——孔子,则是走心。

人物对白不多,少有的对白都是在为孔子本人发声。没有为天下为百姓的那种大爱的呼唤,而是给了一个接地气的孔子形象。

他会自嘲,他会怀疑自己,甚至生命的最后,他的内心也是脆弱得不堪一击。

导演团队用一种孔子也是普通人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他的生平。

尽量减少历史纪录片带来的枯燥和厚重感,每个人都能从孔子身上找自己人性的共同处。

这是一种我很喜欢的方式,中国的文化内核是人性的美,这种美在孔子身上有,在我们身上也有。我们允许它有瑕疵,可是它一直传承着,这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证明。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暖心的拍摄手法。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抛弃过平凡。

比起造神一般的猛夸孔子的影响,平淡讲述他遇到烦恼,他承受的压力,回归人的本身,更打动我。

在讲到孔子带着学生边逃亡边传播自己的学说时,最后来了一个总结,后世的人只是简单的把这段风餐露宿,还有被抢劫围困的经历,称为“周游列国”的时候,我心一下被打中了。

被围困时,对于自己的理想有了动摇,孔子需要有人安慰支持他,他问所有的弟子:“我的主张有什么不对吗?我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

子路说仁德不够得不到的信任,智慧不足所以走不出去。他反驳了子路。

子贡说夫子的学说太厉害了,要降低标准。孔子批评了他故意迎合。

直到颜回给出了他想要的答案,“我们没有修好夫子之道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修好了夫子之道,可没被当权者采纳,是当权者的耻辱。”孔子听完,欣然而笑。

当时旁边还强调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

原来你是这样的孔子,就像平常人一样,吃饭说着随便,心里其实有想吃的菜了,非要人说出来。

这样一看,孔子也傲娇。

孔子是个文化象征,我第一次觉得这是个人,他也有不堪的时候。如果他在现代,可能他也在曾夜里失眠,听着网抑云音乐,独自买醉过吧。

再说到命运的时候,旁边是说孔子主动选择了他的天命,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这就是文言文版的“不转南墙,不掉头”,对于理想,孔子是个固执的人。

最后来个老子的神预言,“聪敏深查之人离死亡很近,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变者常常招致危险,因为他喜欢揭人之短。

见贤思齐焉,我这么平常安全又幸福,是我不聪敏博学,还是我不爱议论别人和揭人短呢?

总之就是说得挺对,就是做人说话要有分寸。

旁白就差没有呐喊,老子说孔子你智商高情商低了。

果然是有高智商的好朋友,劝人都那么深奥。

然后旁白又说,孔子被困数日,无法求救给自己卜了一卦。这怎么看怎么像旁白一本正经的吐槽。

神一般的孔子,在面对迷茫的未来,尽然会和我做出去求神一样的做法。

听完这个旁白,我以后怎么面对孔子的雕像。我以后去孔庙求孔子保佑,然后他给我卜一卦么?

突然就觉得,孔子也是个可爱的人。

西方记录片是油画,而记录片《中国》则更像是水墨画,欣赏角度不同

虽然有好几处我也出戏了。

比如说到孔子是个一米九的人,这个冷知识,我猝不及防。

还有看到鲁国人性堕落,孔子哭泣,眼泪没流鼻涕流了。

还有说到被围困等楚国解救,明明应该是大家都身心疲倦,晒得黑不溜秋才对。然而还是双目炯炯有神,渡河的时候,那小腿和脖子白皙的,我都自愧不如。

还有最后孔子快死了,略带撒娇的语气质问好久不见的子贡:“你为何来得这样迟啊?”。这不就是一个孤独老人求关心么?太真实了吧。

同时孔子最后回到鲁国的家里,别人家穷是家徒四壁,圣人家穷最多只有两壁,这才是真穷。弟子3千都没有人关心下老师的么?老年了全部财产可能最贵的就是旁边的大白鸭,也许还是孔子他老人家最后的粮食。

还有本集神一样的地方,一个是经常出现的小黄狗。一只看起来经常去美容美发的干净小黄狗。

还有狂放派的汪涵,虽然只是出现了1分钟不到,却凭借特写看到的胸毛,成为本集最佳镜头。

退回来多看几次后,我找到了一个说得通的理解的方式。

这么多镜头那么出戏,我都能看出来,那导演也应该能看出来。这些有点夸张和象征的拍摄手法,和中国的古画很像。

纪录片《中国》拍摄的内核与中国传统诗词古画类似的,重在表意,意境比真实重要。比起西方纪录片的表形,要像油画雕塑一样够真实,是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这样理解很高深,可是我还是会出戏,特别是那个干净可爱的小黄狗和体现汪涵“楚狂人”的胸毛。

关于小黄狗,导演是这么说的

因为实在好奇,我去查了下,为什么会有可爱的小黄狗穿插在整集。

这只狗的真有名字,叫贝贝。按总导演李东珅的说法。

它就像主创团队的眼睛,不断的见独具一格证历史。

按这个思路,所以《中国》也就是《跟着贝贝看历史》是吧?而且,为什么主创团队是狗眼?

这样打破常规,故意的设定,果然这个纪录片风格一样,独具一格。

按照导演李东珅的说法,贝贝会从第一集出现到最后一集,真·中国历史见证狗了。

不得不说,《中国》里每一个画面单独拿出来都是可以做高清壁纸的,唯美又漂亮。

摄影指导罗攀提出了一个“假定性美学”的拍摄风格,这个风格有点像写作文里的虚实结合,核心就是,貌似不合理,其实特别合理。

关于这一点,相关采访是这么说的。

比如,勤勉操劳的雍正不能像普通人那样闲情逸致,于是他让人在画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比如树林里玩个猴子,小溪边钓个鱼,场景是假的,但那确实是雍正真实的内心写照。虚实结合,“假定性的美学”的核心就是,貌似不合理,其实特别合理。

关于纪录片《中国》,导演在采访最后的总结是,“对于《中国》来说,我最大的梦想追求就是——不一样。

是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看起来,有时候会很别扭,这个记录片真的做到了“不一样”,可是不影响它是个介绍中国通史的中国式优秀纪录片。

挑战传统去改变主流纪录片的拍摄,一定会有非议和不理解,甚至诋毁。

一个能拍出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爆款纪录片《河西走廊》的导演,我相信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样拍才是顺眼的,可是顺眼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他不这样拍。

文化产业的从业者,本来就应该是想象力优先,以便不断产生各种作品。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有一定的倔强和傲气在。

就像《给电影人的情书》的歌词,“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纪录片《中国》的总导演李东珅应该也有这样的感觉。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50.36亿元,同比增长9.4%;年生产总值约为66.6亿元,同比增长3.3%,尽管增幅为近十年来最低值,但考虑到宏观经济态势,纪录片产业仍处在良性上升通道。

如何让记录片不失本色得进行市场融合,应该也是导演李东珅考虑的问题。

记录片耗时长收益低,过低的商业回报性,只会让越来越少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那么优秀的纪录片就会越来越少。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要和湖南卫视合作而不是央视,为什么要付费观看最新一集。最后孔子那个困苦的环境,也许正是大多数记录片从业者的缩影。

导演李东珅所说的不一样,应该还指不是传统的定制拍摄,要适应市场化的要求,考虑纪录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样也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会启用戏骨和明星。

要想走市场化的路线,只有实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流量和资本价值。而这些戏骨和演员自带一定的流量和资本,这是无奈也是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该纪录片记录的是《中国》通史,可是也是中国记录片的一个新的尝试。

贝贝的眼睛就是团队的眼睛,也许是在自嘲导演自己李东珅这些纪录片从业人员的吧。

无论出自什么奇葩的原因,狗也好,汪涵的胸毛也好,这个纪录片,我先粉了。


“评论区聊聊看过最好的纪录片或者要不要看看《中国》”

-End-

文 | 小粽子先生

图 | 来自网络,视频网站截图

关注,一个文艺腹黑又爱看纪录片的陈某某。

关注评论点赞给个三连,助力有饭吃

想和我聊聊什么话题,可以留言~

下次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纪录片有点上头)